媒体人谈馆藏文物“长毛”:文物保护需多“用心”
馆藏文物“长毛”?文物保护需多“用心”
据媒体报道,一名游客在参观陕西咸阳乾陵博物馆时发现,玻璃窗内的陶俑貌似“长毛”了,并将图片晒了出来。网友戏称“唐陶彩绘胡人俑”四周长满了小绒毛,在光线的照射下仿若一只“金丝猴”。
馆藏文物“长毛”闻所未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文物“长毛”,是否会对文物有影响?围观的网友们也纷纷开启“探案”模式。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博物馆在游客晒图后,才发觉文物异常,未免有些说不过去。现在尚不能断定管理人员是否疏忽大意,但这至少表明他们不够“用心”。
乾陵博物馆陈副馆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该文物遇到天气、温度变化,就会出现盐析,并表示文物已经撤展,现在已经在文物修复室里做了处理、养护。该馆也联系了相关文物专家,将对文物进一步检查。
事实上,由于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不可再生的特性,文物对于馆藏条件要求非常高,这其中就包括严格的环境温度、湿度标准。
此次文物为何会发生盐析,博物馆为什么没能及时发现,日常巡查工作中有没有漏洞,盐析对文物本身有没有影响……还需要涉事博物馆出来“走两步”详细回应公众疑问。
众所周知,博物馆承担着保存传统文物、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这几年,传统文化热度不减,博物馆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打卡地”,尤其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反观此事,乾陵博物馆应该“长点心”,认真研究文物出现盐析的原因,将文物损害降至最低。
此外,涉事博物馆也该以此事为契机,查找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管理漏洞,完善细节,尽力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让文物活起来”决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负责保管文物的博物馆更要有“温度”。
博物馆负有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的使命,在文物保护方面,除了有赖于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外,更需要日常维护文物时“用心”。如此,才能让祖先留下的文物得以世代流传。
□徐秋颖(媒体人) 【编辑:张楷欣】
-
包粽子 绣香囊 端午民俗“潮”起来
2021-06-17 -
【重磅】三星堆将有重要文物揭开面纱
2021-06-17 -
四川省图书馆文物被盗案16年后告破 追回被盗唐代佛经
2021-06-17 -
兵马俑等161件(套)文物亮相长沙 重现大秦风范
2021-06-17 -
探访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万件藏品展现文化公园中的博物馆
2021-06-17 -
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
2021-06-17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
2021-06-17 -
文物修复师——把文物叫醒、让文物“复活”
2021-06-17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河南各地230余场“红色展览”集中亮相
2021-06-17 -
重庆已投入16.93亿元实施三峡文物保护工程
2021-06-17 -
北京推进太庙、天坛、先农坛文物腾退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2021-06-17 -
国家文物局:让中国博物馆进一步成为世界博物馆的焦点
2021-06-17 -
再续“千里之缘”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开馆
2021-06-17 -
文创产品花样百出搏“出圈” 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深闺”
2021-06-17 -
我国2035年要基本建成博物馆强国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