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大篷车”永远在路上
宁夏“文化大篷车”永远在路上
“大家回忆一下刚才的剧情,你们的肢体语言太过僵硬,没有很好地表现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丰富话剧内容。”7月24日,宁夏话剧院排练厅内,随着音乐一遍遍循环往复,汗水一次次湿透演员们的衣背。尽管已经基本排练成形,但80岁的王志洪依然给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续集不断“挑刺”。
从第一部话剧《包产到户》至今,宁夏话剧团原团长王志洪已经写了70多万字剧本。他坦言:由于身体原因,《闽宁镇移民之歌》续集很有可能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戏。“从艺50多年来,我见证了‘文化大篷车’一路走来的荣耀与艰辛,我最美好的经历就是伴随话剧这门艺术一起走过,‘大篷车’既是一个流动舞台,又是文艺创作中‘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王志洪说。
从1984年至今,宁夏话剧团“文化大篷车”已更新至第四代。37年来,这辆“大篷车”行驶百万公里,流动演出超过9000场,足迹遍及宁夏各个乡镇。在四代“文化大篷车”上,广大文艺工作者躬耕其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是剧团的立团之本,凝聚起他们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反映农村生活变化、社会改革风尚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反映农民转变观念、进城务工改变生活的《铁杆庄稼》,宣传新农合帮扶政策的《乡村医生》,表现宁夏生态移民群众新生活的《闽宁镇移民之歌》……
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副院长李瀚林说:“不管‘文化大篷车’行驶到哪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文艺创作的‘工匠精神’,不畏艰难、实干苦干、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上一往无前,宁夏话剧就能永远充满活力。”
近年来,宁夏相关部门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弘扬“文化大篷车”几十年如一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为“文化大篷车”注入新时代思想内涵,组织宁夏广大文艺工作者创排戏曲、话剧、杂技、舞蹈等各门类剧(节)目,组建多支演出小分队分赴全区各地演出,实现了宁夏22个县(区)全覆盖。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宁夏党委宣传部多次召开社科理论界、文化艺术界专家座谈会,从把握宣传重点、建好作品库、加强审核把关、推动示范演出、建强人才队伍、落实政策保障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办法、规定、规章,解决打通基层理论宣讲宣传“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文化大篷车”不仅是一个流动的舞台,更要发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播种机”、群众文艺工作“轻骑兵”的作用,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文艺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文化大篷车’已成为宁夏文艺战线深入基层、送戏下乡、服务人民、讴歌时代的一种责任担当。作为宁夏文艺战线的一个品牌,‘文化大篷车’永远在路上,这种坚守艺术理想、笃定恒心、锲而不舍、默默耕耘的精神也将永不谢幕。”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负责人蒋全洲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王刚) 【编辑:朱延静】
-
第七届壤巴拉文化研讨会开幕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生命力
2021-07-27 -
景区成为汉服的主要穿着场景之一 火花如何持续?
2021-07-26 -
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塑文化品牌 冀遗产保护促文旅产业
2021-07-21 -
甘肃临洮:马家窑出土文物“盛装重现”千年文化
2021-07-20 -
中国名作家采风活动走进襄阳
2021-07-17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拉开帷幕 亮点有哪些?
2021-07-16 -
《大仰韶》在中国现代考古诞生地首发
2021-07-16 -
香港艺术家陈玉树:雕琢出传统文化深植器物中的底蕴
2021-07-13 -
通识教育“体验式”读本《天津文化地图》出版首发
2021-07-13 -
宁夏元素“霸屏”海外 光影间讲述宁夏故事
2021-07-10 -
跨越玄奘之路,“云”览陕西文化盛宴
2021-07-10 -
山西发现距今万余年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
2021-07-10 -
“Z世代”助力汉服“破圈” “交领右衽”传递文化自信
2021-07-04 -
关公忠义精神与湖湘文化研讨会长沙举行
2021-07-04 -
传统工艺:用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
202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