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乐器制作世家匠心依旧 一家三代坚守传统技艺
中新网福州8月20日电 (叶秋云)穿线、拉弦……20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老天华乐器铺内,“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道武戴着一副老花镜正在制作二胡。制作的过程中,粉屑不小心沾在了右臂上,他毫不在意。
“这个老行当正在逐渐消失。”年近古稀之年的王道武感慨道,旧时,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表演中所用的传统地道的乐器均由老天华乐器铺制作,如今纯手工制作已被机器所取代,坚守这个老行当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王道武(左)和儿子王增鑫讨论乐器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吕明 摄据悉,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统乐器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道武透露,“老天华”原名“天华斋”,始创于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清末曾在巴拿马万国乐器展览会上获得银奖。当时在福州,可谓是繁盛一时,享誉海内外。“前几年,还有不少来自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华侨、华人来店里订制乐器。”
在老天华乐器铺里,除了逗管、三弦、南胡、椰胡、笛等十番乐器外,月琴、双清、六弦、七弦等闽剧及歌舞、曲艺界常用的乐器也在其中,各式各样的乐器琳琅满目。
王道武正在制作二胡。吕明 摄2001年5月,老天华乐器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批准为“中华老字号”。作为第五代传承人,王道武一直坚守着乐器制作技艺,对福州十番音乐乐器如笛子、椰胡等进行改良,使其音色、音准、音量等提升到更好的水平。
2006年,王道武的儿子王增鑫正式接手经营,成为“老天华”的新掌门人。王增鑫表示,从小看到家族的亲人们在院子里制作乐器,耳濡目染下,对音乐产生了喜爱之情,从小便跟着一些擅长乐器的老师学习二胡等器乐。“虽不算是精通,但给客人试音或是修正乐器的音色,是足够用的。”
王增鑫(左)和女儿一起表演二胡演奏。吕明 摄王增鑫经常和父亲讨论乐器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在他看来,传统乐器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个性化的元素,再去和现代乐器的技术进行融合,吸收它们的精华变成传统乐器的养分。
为了推广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王增鑫还加入了茶亭十番乐团的演出。2019年,他被认定为“茶亭十番音乐”台江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年,还被认定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福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双料”传承人,王增鑫经常受邀走进中、小学,为学生们提供福州传统乐器培训,六代祖传的百年老字号开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热爱音乐的爱好者们来到老天华乐器铺一同研究乐器。吕明 摄2019年6月,老天华乐器铺被福州市群众艺术馆艺术公益课堂设为培训基地,学生可以在老天华乐器铺学器乐、识乐器。
王道武表示,听说过老天华乐器铺的都是年长的“老福州”,年轻人一般不了解。如今,小朋友有机会走进老天华乐器铺,不论是学习乐器,还是认识乐器,对于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的延续都有帮助。
王增鑫也表示,这些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爱好者加入。目前,王增鑫11岁的女儿王雨禾也开始学习二胡演奏和简单的乐器制作技艺。音乐已成为他们家族的“血液”,代代相传。(完)
【编辑:田博群】-
福州脱胎漆器“出海” 聆听背后的“守艺故事”
2021-08-11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共新增34项世界遗产
2021-08-01 -
郑怡:让福州曲艺“姐妹花”焕发新彩
2021-07-30 -
追忆剧师叶邦煊:闽剧传承的幕后英雄
2021-07-27 -
厝!厝!厝!古厝里的文脉福州
2021-07-22 -
“遇见福州”曲艺雅集献演 展示闽都非遗传承保护成果
2021-07-21 -
杨澜:中国古老文化的“翻译者”
2021-07-18 -
《寻梦·坊巷》福州上演 非遗传承人冀“香飘四海”
2021-07-16 -
泉州申遗能否通过?大堡礁濒危?世界遗产大会这些看点必须关注
2021-07-16 -
福州民间艺术家“痴迷”闽剧 数百件藏品诉深情
2021-07-15 -
工艺美术业者呼吁借助互联网让非遗“活化传承”
2021-07-15 -
迎世遗大会 经典闽剧《林则徐与王鼎》福州展演
2021-07-13 -
台胞参与文创设计大赛 展现福州历史文化
2021-07-11 -
迎世遗大会 首部福州方言舞台剧《穿越扛斋》亮相
2021-07-11 -
迎世遗大会 福州百余工匠培训增强古建技艺
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