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博物馆成立 首展展出近三百件福寿文化文物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徐婧)28日,颐和园博物馆首展“园说Ⅲ——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开幕。展览为颐和园联合国内18家文博单位共同推出,共展出286件/套福寿文化题材的国内文物及外销文物,将持续至2022年1月8日。
28日,颐和园博物馆首展“园说Ⅲ——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开幕。徐婧摄展览分为“福寿绵长”“寿山福海”“福寿万象”“福寿满堂”及“福寿攸同”五个展览部分,地点为颐和园博物馆(原文昌院)与德和园扮戏楼展厅。
颐和园博物馆。徐婧 摄286件展品展现福寿文化内涵
据颐和园博物馆讲解员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286件/套福寿文化题材的国内文物及外销文物,时间跨度四千余年,从新石器时代跨越至民国时期,展品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西周青铜器、汉代瓦片、唐代铜镜、宋代瓷器、以及明清时代的家具、器物、字画,还有从唐代开始的外销瓷器,全面追溯福寿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现福寿文化的深刻内涵,并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质朴美好的审美意趣、精神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福寿绵长”部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马场类型四大圈纹万字纹双耳瓮格外引人注目。这件文物出土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附近,距今已有3900余年的历史。文物造型为“瓮”状,淡淡的橙色瓮体中心绘制了“卍”字纹。据介绍,新石器时代“卍”字纹的产生主要是经由“蛙纹”演变而来的,也体现出先民向往“多福多寿”的思想萌芽。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处长缪祥流介绍,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依托颐和园园藏文物资源,联合国内18家文博单位共同推出“园说Ⅲ”,首次聚焦园林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展现园林文物在历史、科学、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
此外,本次展览在保护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园林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园林和文物为载体,以系列展览解读传统元素和时代符号,描绘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共生的时代旋律。未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还将通过“园说”品牌打造更多的园林展览精品。
28日,颐和园博物馆首展“园说Ⅲ——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开幕,图为展品百宝福禄寿红珊瑚盆景。徐婧 摄全国18家单位文物展出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第一次对中国福寿文物进行系统性全面挖掘展示的原创性展览,展览选题视角独特,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为丰富展览内容,展览特别向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馆等18家单位借展文物145件,共涉及8个省市。
清代紫石雕“海屋添筹”人物故事紫檀嵌牙插屏位于“福寿万象”展览单元。在这件屏风的主体上,工匠们采用浅浮雕的手法,刻画出深浅不同、过渡自然的山峦、楼阁、仙鹤与神仙,在表现仙山琼阁的缥缈境界时,给人一种屏外有画、画外有音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屏风是一件海外回流文物,不仅文物价值高,还承载了独特的历史鉴证意义。
为增强互动性,本次展览为重点展品增设了电子二维码,游客可扫码自助了解展品信息。同时,颐和园官方自媒体还将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持续更新展览资讯、展品欣赏、观众互动,游客亦可线上观展。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馆藏近4万件可移动文物,是全国园林系统收藏文物数量最多的公园。据悉,为响应北京市“博物馆之城”号召,颐和园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历时四年,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以颐和园博物馆的成立为契机,引领北京市公园系统、三山五园区域博物馆事业向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王祎】-
300多件敦煌藏经洞流失文物“复制品+实物”回归故里
2021-09-28 -
叩问中华大地,仰望文明星辰——文物博物馆领域党员代表畅谈光荣与梦想
2021-09-28 -
深圳文博会: 文化魅力“云”端绽放 科技赋能跨空间互动
2021-09-28 -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开幕
2021-09-28 -
敦煌研究院倡建“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联盟”
2021-09-28 -
国家文物局将从美国追索的12件文物艺术品整体划拨西藏博物馆
2021-09-28 -
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在广州开幕
2021-09-28 -
国家文物局通报四川稻城皮洛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
2021-09-28 -
北京正阳桥遗址发掘出土一具镇水兽
2021-09-24 -
《鲁迅图传》在沪首发 部分文物史料首次公开发布
2021-09-23 -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单霁翔:不仅是文物
2021-09-22 -
寻颐和园新文创 享“颐式新生活”
2021-09-22 -
全国30余家国有文物商店在京参展
2021-09-10 -
三星堆再上新惊世文物
2021-09-10 -
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为河南汛情灾后文物修缮募资 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