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敦煌有个“文化味”工匠村
“百年敦煌”老照片陈列馆。人民网记者 赵光霞摄
古朴的土黄色建筑,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还有不时飞过的鸟儿,来到敦煌三危山下的莫高里工匠村,就像来到了一个世外的田园。
作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非遗敦煌彩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杜永卫,带着“飞天”的梦想,17岁进入敦煌研究院,一干就是40多年。用杜永卫自己的话讲,“经过痛苦的抉择”,还是离开了敦煌研究院。但源于对敦煌艺术的深厚感情,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大家去传承莫高窟艺术,换一种方式,让这种东方艺术走进家庭、走进社会。”58岁的他,在2018年终于圆梦,创建了莫高里工匠村。
在“百年敦煌”展出的老照片。人民网记者 赵光霞摄
“坊间隐巧手传承千年敦煌绝技,园内留名师延续一种莫高精神。”自称“村长”的杜永卫,很自然地对记者说起了工匠村的这幅对联,“我就是想聚拢一批名师和专业人士,大家在这里共同切磋交流,简单一点讲,就是想把传承了1000多年的敦煌艺术继续传承下去,让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着’。”
弘扬敦煌文化、传承非遗手艺、发扬工匠精神。漫步在这个淳朴又年轻的艺术园区,莫高书院、杜永卫美术馆、百年敦煌、老工房、非遗坊、鸣山雅集、敦煌艺术研究中心……光是看名字,就是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才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据杜永卫透露,自2018年10月园区开放运营,截至今年10月上旬,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员已有近6.5万,其中研学者达到了2.5万。
杜永卫美术馆陈列内景。人民网记者 赵光霞摄
文化讲堂、展示陈列、创作交流、壁画书法研习、彩塑制作教学、乡村旅游……短短3年时间,莫高里已发展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传承保护基地、研学教育基地。
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文化的繁荣在于发展。欣喜于莫高里正是这样一个文化艺术传承之地,汇集了这样一批工匠之人,还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志于敦煌文化传承的年轻人。(人民网记者赵光霞)
【编辑:刘欢】-
敦煌莫高窟新增“飞天”专题游览线路
2021-10-11 -
敦煌服饰艺术展开幕 《敦煌服饰文化图典》亮相
2021-10-09 -
请收好!国庆节就地过节宅家娱乐指南
2021-10-02 -
“觉色敦煌——2021敦煌文化艺术线上展”在台湾上线
2021-10-01 -
北京各博物馆推出新展 百余展览为国庆假期助兴
2021-09-30 -
300多件敦煌藏经洞流失文物“复制品+实物”回归故里
2021-09-28 -
福建举办书画作品展纪念冰心诞辰121周年
2021-09-28 -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人们对简牍学关注依旧缺乏
2021-09-28 -
敦煌研究院倡建“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联盟”
2021-09-28 -
疫情下文旅产业如何破圈?“再生+科技”让“流量到留量”
2021-09-28 -
“丝路伙伴”敦煌探“Z时代”下“文化+科技”新交流
2021-09-28 -
70余种丝路民族乐器在甘肃敦煌演绎《玄奘西行》
2021-09-24 -
融汇古今的独特魅力!时隔70年,故宫敦煌再重逢
2021-09-18 -
敦煌特展亮相故宫午门 三大复原窟再现盛况
2021-09-17 -
《敦煌奇幻旅行记》出版 打破儿童文学与科普界限
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