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民俗 >

“十三五”时期中国基本摸清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

时间:2021-12-11 11:19: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预计存藏机构总数的96%以上的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如是总结“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主要进展。

2021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日前在湖北武汉召开。

熊远明在会上作了近年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主要进展及经验体会。他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30个省份基本完成汉文普查工作,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共2861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占预计存藏机构总数的96%以上,其中1160家为藏文古籍收藏单位。通过普查,新发现《乾隆御定石经》、明初拓本《汝帖》、宋刻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等一批珍贵文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累计发布217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744.7万册/件。《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累计出版509家收藏单位的普查目录共计123种189册,收录127万条款目,天津、重庆、浙江、宁夏、湖南等省已完成普查登记目录出版。

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显著改善。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3026部珍贵古籍和203家单位入选;20个省区建立《省级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古籍25476部。19个省区命名246家“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通过评审,带动全国10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不同程度地改善库房条件,使超过2000万册件古籍得到妥善保护。

同时,古籍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依托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古籍修复工作,设立清宫“天禄琳琅”、迪庆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洞藏经”、山西宋辽金元珍贵古籍、山东《文选》蝶变等一批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宁波天一阁等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国协同,完成古籍修复设备、工具、材料的系统研制和配发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国古籍修复的基础环境,为开展古籍修复创造了条件。

此外,古籍数字化成果丰硕,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极大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古籍资源的利用需求。海外古籍调查与合作成效显著,“海外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累计收录美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万条书目数据。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旭强调,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把古籍保护工作纳入整体布局,继续深入推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古籍保护工作的主力军作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要指导各地进一步建立完善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机制。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要发挥行业组织优势,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古籍保护工作的生动局面。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宣读《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张旭为相关单位代表颁发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证书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标牌。

国家博物馆、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西藏图书馆等单位有关负责人进行了经验交流。(完) 【编辑:岳川】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