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地理》为今人搭建重回三千年前的“入口”
中新网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篇从西周初年,绵延到春秋中叶,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所描述的时代已太久远,什么才能让读者重回那个中国文化的纯真年代呢?
如果说《诗经》中描述过的物事至今仍有踪迹、名目可作比照,很可能只剩下了大山、大河与植物。它们既是相对恒定的自然物,塑造了一地的生活形态,也参与塑造了一地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核。于是山、河、植物成为三条脉络,像一副骨架,搭起了《诗经地理》全书的主体结构。就像该书作者丘濂所说:“古今不变的,有人情,也有江河。”
日前由三联书店出版社推出的《诗经地理》由《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撰写的封面故事结集而成,全书主要讲述与《诗经》相关的山、水、植物三个方面的话题,以《诗经》这部经典传世文献记载为线索,以其中提及的地理要素作为切入点,将先秦时代的历史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同时又不断切换镜头,从历史走进现实,从现实反观历史。
全书依据的文本是《诗经》,选择的对象是《诗经》中的山、水、植物,方法论支持的方式是踏访。对踏访地的选择,创作团队有一个重要标准,即并非单纯的风景地理,必须在过去和现在都有人之生生息息。最终,在《诗经》描述的山地里面,选择了首阳山、泰山、宛丘、终南山和随枣走廊;而河流,选的是淇水、汉水、渭水、汶水和汾河。除了踏访,记者们还做了大量历史阅读和学者采访,但是,在文字中所呈现的山水格局和人情故事,其描述的起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来自记者以客观视角进入的当下与现实环境,而不单纯是文本及其演绎。
中国古典文学学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董梅副教授也走在《诗经》的踏访之路上。她认为:“文字内容和个人想象会导致另一种局限,实地环境具有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可以极大丰富对诗歌的理解。”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唐晓峰教授对此表示认可:“从诗歌走向环境,在环境中对诗歌进行再发现,这是读诗的逻辑延伸。而寻找古代诗歌的现代场地,是古代诗歌文化的时空拓展。”
《诗经地理》关注的三个主题都是自然存在的事物,但作者们真正关心的,也是读者们关心的,是与这些山、水、植物曾经和现今生活在一起的人,他们的思想与感情、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同时,读者也可以古今对比,发现曾经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在的“我们”。
正如书中所道,世事变化如浮云,山和水却是相对恒定的自然物,是可以寻找与感知的。它们塑造了一方水土的物质文明,又建构起一地人文的精神世界。纵使表面的物象已面目全非,我们依然能够从山水格局中,找到通往《诗经》时代的入口。(完) 【编辑:苑菁菁】
-
疫情下中外诗人“云端会诗”:天总会亮起来,繁星满空留给守夜人
2021-12-09 -
疫情下中外诗人“云端会诗”:天总会亮起来,繁星满空留给守夜人
2021-12-09 -
疫情下中外诗人“云端会诗”:天总会亮起来,繁星满空留给守夜人
2021-12-09 -
网络诗歌如何创造互联网时代的诗性品格
2021-11-24 -
想象是她的使者——《荒野呼啸》中的诗人艾米莉
2021-11-19 -
当代女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傅天琳在重庆因病去世
2021-10-24 -
作为“经”的《诗经》——从《毛诗传笺》谈汉代《诗经》诠释
2021-10-23 -
2021大运河国际诗歌节闭幕 以诗为媒构筑全球运河记忆
2021-10-23 -
中国诗歌秋晚在新疆克拉玛依盛大上演
2021-10-01 -
“90后”插画师以近200幅画作绘制《诗经》
2021-09-29 -
从“黄龙府”到“诗乡”:2600农民诗人书写新生活
2021-09-01 -
著名诗人赵丽宏历时两年创作全新诗集《变形》
2021-07-21 -
著名诗人赵丽宏历时两年创作全新诗集《变形》
2021-07-21 -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
2021-07-10 -
2021怀化锦绣端午诗会暨中国诗歌夏晚举行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