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张云从典籍中打捞被遗忘的中国怪谈故事
这个男人给妖怪上“户口”
80后作家张云从典籍中打捞被遗忘的中国怪谈故事
从大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到童心满满的治愈系小说《妖怪奇谭》,再到点击量破百万的文化普及节目《妖怪调查局》……这两年,80后作家张云的妖怪文化研究逐渐引发了大众和学界的共同关注。“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妖怪故事已经慢慢被遗忘,打捞这笔文化遗产已经到了很紧迫的时候了。”曾用十年时间从典籍中“捉”出1080种妖怪的他,希望用更贴近年轻人的讲述方式,把中国妖怪介绍给大家,让五千年来流传着的故事继续讲述下去。
▍日本妖怪70%来自中国
张云自幼在皖北的乡村长大,那时娱乐不多,他最喜欢的,就是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听老人们讲千奇百怪的怪谈故事。“那些故事有些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口口相传的,也有一些是念过私塾的老人从志怪小说里看来的。”这些奇谈怪论不仅让张云听得津津有味,还让他从中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要讲诚信、要善良等等。
后来年岁渐长,张云慢慢喜欢上了历史,他不仅读正史典籍,更爱读那些志怪笔记、传奇野史。“那是一个有趣的世界,里面时不时会蹦出让我喜欢的妖怪。”研究妖怪成了张云的课余爱好。
真正促使他开始系统地梳理妖怪文化,是2007年的一件小事。“当时我去参观上海的一个动漫展,看到很多中学生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其中就有不少妖怪打扮。我问其中一个孩子,知道自己装扮的是什么妖怪吗?他说:‘当然知道,姑获鸟、天狗、饕餮,都是日本妖怪。’”这个回答让张云大受刺激:“这些妖怪全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在典籍中也有记载,怎么就变成日本的了呢?”
张云知道,妖怪学在日本是一门显学,“尤其是《犬夜叉》《夏目友人帐》这些妖怪动漫,对中国年轻人影响很大。”然而,另一个事实则是:“日本妖怪至少70%来自中国,日本本土的妖怪不过10%。”
在张云看来,日本妖怪文化的风靡很大原因在于它在19世纪末就建立了妖怪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妖怪作为一门学问加以研究的国家,并且从官方到民间集体努力,使得妖怪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而这,正是妖怪的“原产地”中国所缺少的。张云下定决心,要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中国妖怪名录,为中国妖怪正名。
▍历时十年“捉妖”1080种
中国的妖怪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来从未断绝。想要将妖怪尽数集齐,犹如大浪淘沙,过程漫长而艰苦。而首要解决的,就是对妖怪的定义。“日本的妖怪定义对我们并不适用,其中有民族文化的差异。”经过张云的反复研究和斟酌,他将中国妖怪定义为“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超越人的正常认知的奇异怪诞的现象或者事物”。
之所以强调“来源于现实生活”,正是张云心目中妖怪学的价值所在。“正史里记录的都是帝王将相、国家大事,而普通人的生活则往往藏在这些怪谈故事中。透过古籍中的妖怪故事,我们不仅能看到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服饰民俗、宗教伦理,还能窥见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张云的定义,像《西游记》里那些耳熟能详的妖怪,由于完全属于文学创作,所以并不在他的研究范围之中。
为了“捉妖”,张云有七八年的时间一直奔波于各大图书馆之间,前后翻阅了《山海经》《神异经》《搜神记》《抱朴子》《博物志》等几千本古籍,从志怪笔记到正史典籍,只要有可能藏着妖怪故事,他都不会轻易放过。“有时候很久才能搜到一个妖怪,也会欣喜若狂。”
为了让年轻人更容易阅读,他又把晦涩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分类整理,修改了近20稿。最终,前后历时十年创作的《中国妖怪故事》终于在去年出版,1080种妖怪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中国妖怪体系。“写作期间,我始终都觉得这些妖怪熙熙攘攘来往于我身边。当我敲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仿佛听到它们在我身后的欢呼声。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天会把这些妖怪的故事娓娓道来,并且告诉伙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妖怪。”
▍他笔下的妖怪有人情味
作为目前国内目前收录妖怪最全、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中国妖怪故事》出版后得到了不少历史学家、民俗专家的推荐与关注,也获得了不俗的销量,还让张云收获了一个新封号——“给妖怪上户口的男人”。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止步。
“《中国妖怪故事》源于古籍,很多讲述方式并不适合现代读者的口味。”于是,张云又在前不久推出了新书《妖怪奇谭》。这部小说借一位乡村少年的成长经历,串联起12个性格各异的中国妖怪。“妖怪不可怕,恰恰相反,他们十分可爱。”张云研究发现,和日本妖怪大多充满怨气不同,中国绝大多数的妖怪都是与人为善的,甚至充满人情味。比如,书中他喜欢的一个妖怪“护门草”就出自《山海经》,是个可爱的小妖,“把它放在门上,坏人经过,它就会大声呵斥,保护主人的安全”。
《妖怪奇谭》里没有惊心动魄的历险,每一段故事都温暖且治愈人心,每一幅插图都充满着浓浓的中国风。“妖怪产生在人心和世界的缝隙当中,写妖怪其实就是在写我们自己。”张云希望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读者,都能从都市生活的压力中短暂抽离出来,到万物有灵的世界中游历一番。“其实,书里的乡村小镇就有我童年生活的影子,那里有山川河流稻田,也有淳朴的民风。我想把这份久违的美好,带给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们。”
“目前,《妖怪奇谭》系列的第二部已经写完,主人公会在成长的路上继续遇到新的妖怪,发生新的故事。”同时,张云还在着手为中国妖怪编写一部图鉴,即将正式发布100个妖怪的“标准照”,这项工作也会持续下去。在他看来,研究、推广中国妖怪文化相当紧迫,很多民间故事已经成为绝响。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封建迷信把妖怪一棍子打死,应该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的角度辩证看待,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延续下去。”张云说。本报记者 李俐 【编辑:田博群】
-
约8000年前的人类已会使用红曲霉酿酒
2021-12-18 -
约8000年前的人类已会使用红曲霉酿酒
2021-12-18 -
报告指出,浙粤苏沪鲁文化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2021-12-18 -
历史拉近了 文物活络了
2021-12-18 -
玄玉时代:华夏文明的曙光
2021-12-18 -
首届“第一坊金逸奖” 揭晓 靳尚谊、贾平凹获奖
2021-12-18 -
未来世界公民的一堂生动历史课
2021-12-18 -
铁凝连任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
2021-12-18 -
从认识方块字开始感知中国
2021-12-18 -
约8000年前的人类已会使用红曲霉酿酒
2021-12-18 -
《似是故人来》相约苏绣 揭秘国礼背后的传奇故事
2021-12-15 -
百余位非遗传承人将齐聚渝东南 展中国原生民歌魅力
2021-12-15 -
“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专题展览在陕历博开幕
2021-12-15 -
《三体》之外,中国科幻文学找到生存法则了吗
2021-12-14 -
从技术到艺术到文化 《建筑中国》赏析中国建筑之美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