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戏十载初心不改 河北青县“非遗”少年梨园争春话传承
中新网沧州4月11日电 (王天译 尹向平)“高仲举来把头抬,李香莲我的妻哪里来。别说你在书房殴骂我,你就是打我几下也应该……”当日上午,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百年梨园内,“哈哈腔剧团”的小演员们正在排演戏曲《李香莲卖画》选段。
“每年梨花盛开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带孩子们来这儿练功、排练。”今年74岁的青县“哈哈腔”第七代传承人刘宗发说,他希望孩子们能把当地的“非遗”一直传唱下去,与戏曲艺术为伴,收获成长和快乐。
图为河北省青县“哈哈腔剧团”小演员们在青县百年梨园练功和排演戏曲。王占林 摄“哈哈腔”是产生于青县民间的一种地方戏,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983年,刘宗发在家乡青县木门店镇叩庄村创办了青县“哈哈腔”剧团,成员都是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如今“哈哈腔”剧团已有演员、乐师56人。
每逢春节、中秋,“哈哈腔”剧团都会在青县唱上十多天的大戏,演出内容以孝老爱亲、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历史故事为主,唱词轻松幽默、通俗易懂,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图为刘宗发在哈哈腔传承基地内指导弟子们练习。王占林 摄2006年,青县“哈哈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让“哈哈腔”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2012年,刘宗发投资80万元在叩庄村修建了“哈哈腔”传承示范基地,为传统的哈哈腔大舞台配套安装了现代化设备,吸引爱好戏曲的青少年到这里观摩学习。从那时起,凡是前来学习的孩子,刘宗发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手把手进行指导,并安排孩子们登台表演。
图为刘宗发在哈哈腔传承基地内指导弟子们练习。王占林 摄刘宗发说,10年来,到此学戏的孩子已有50余人。
“只要我的身子板儿还允许,我会一直把戏教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非遗‘哈哈腔’,感受戏曲文化艺术的魅力。”刘宗发说。(完)
【编辑:刘欢】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河北高碑店发现一金代碑刻 距今800余年
2022-04-01 -
传记《张桂梅》在昆首发 讲述“时代楷模”背后的故事
2022-03-26 -
中国夏布远销日韩 伴随当地人的一生
2022-03-25 -
河北鸡泽县发现一组明崇祯年间墓志铭石碑
2022-03-22 -
短视频助力戏曲焕发新生
2022-03-21 -
“背”出来的百年民俗技艺:“背杆”在民间“焕发新生”
2022-03-20 -
“同根同源传承传情”香港文化行巡回展览亮相辽宁大连
2022-03-19 -
河北“非遗”黑陶制作技艺为特色文化经济添“彩”
2022-03-17 -
“90后”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方寸之间演绎刀尖绝活
2022-03-13 -
“草月流”花道家徐珍:让花艺融入大众生活
2022-03-11 -
探访海南定安传统村落:尚书故里文化之风代代传承
2022-03-11 -
山西发现商代墓葬 墓主或为土著集团最高级别贵族
2022-03-10 -
以茶为媒串联津门泥塑书法 舞龙封茶贺“二月二”民俗
2022-03-05 -
在重庆做山东“花饽饽”的非遗传承人
2022-03-05 -
跨界红出圈的粤剧名家曾小敏:“南国红豆”正青春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