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医生”巧手“医”文物 让历史“复活”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3日电 (苟继鹏)“作为文物修复师,需要具备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新疆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技术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康晓静说。
近日,中新网记者见到了这位“文物医生”,她主要司职纺织品文物修复。一间不大的工作室内,满是她修复文物时所用的材料、工具和设备。数十种镊子和毛刷等小工具,还有几十种丝线和布料,她都能清楚地区分其特性和用途。
康晓静向记者展示了她和团队近期完成的修复成果,是一套新疆哈密出土的清代服饰。记者通过照片对比看到,一套原本糟朽皱褶、面目全非的清代官服,经过揭展和修复,重现往日光彩。
“该项目揭取的文物种类较多,包含有机质文物、无机质文物及复合材质文物。”康晓静说,本次保护修复项目为多学科复合修复工程,在故宫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哈密市文博院等多家机构的协作中,形成了有效保护修复机制,对新疆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和项目实施探索了新模式。
康晓静又向记者展示了几台专业设备,有的用来除尘,有的用来分析文物本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有的用来消毒和控制环境湿度等,如同走进了一间化学实验室。“纺织品文物除了粘连、糟朽、皱褶、破裂等问题,污染和微生物损害也特别严重,为了在修复过程中达到文物安全、环境安全、人员安全,我们联合馆藏文物有害生物防治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针对微生物病害进行防治和环境控制,治标又治本。”
此外,细致的观察在修复中也为极为重要,超景深显微镜、高光谱成像系统、扫描电镜等观察分析设备在文物修复前、修复中和修复后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尽管有了现代技术手段襄助,让康晓静感到最棘手的还是文物平整。“这组纺织品文物保存状况极差,几乎一碰就碎,平整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一点一点来,常常一干就是好多天。”康晓静说,这仅是纺织品文物修复的基本功之一,还有背衬染色、针线加固等修复手段,一针一线,十分考验手上功夫。
至今,康晓静已从事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十多年,修复过新疆小河墓地、尉犁县营盘墓地、尼雅墓地、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考古发掘出土的纺织品文物及其他类别文物。
“有时候修文物就像是拆盲盒,在揭展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把这些文物保护好、修复好是我的使命所在,通过文物修复保护,让文物‘活起来’,再通过研究阐释,让历史文化有传承。”她说。(完) 【编辑:上官云】
-
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
2022-04-13 -
贵阳:项目建设考古先行 为城市史添“新物证”
2022-04-10 -
北京太庙、先农坛等文物古建将进行修缮
2022-04-08 -
广西合浦让历史说话 汉代古郡展新姿
2022-04-03 -
设保护区防盗采盗捞 中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新条例今起施行
2022-04-02 -
中国新疆人群五千年来如何演化?最新古DNA研究揭晓答案
2022-04-01 -
三星堆考古运用了哪些高科技?
2022-03-31 -
人文社推出《国家宝藏》全三册 从屏幕到文字让文物全方位活起来
2022-03-30 -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重大成果获业界认可
2022-03-23 -
重庆首次发现距今2200多年的巴文化竹制品
2022-03-22 -
织绣组:故宫文物医院中唯一的“女子组”
2022-03-20 -
西藏发现两处体量较大石刻遗存点
2022-03-19 -
自媒体上的考古圈亮点十足
2022-03-13 -
弘扬“时代楷模”精神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定档
2022-03-10 -
博物馆:做“大学校” 讲“好故事”
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