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光泉法师:中国佛教“走出去”能给西方带来什么?
(东西问)光泉法师:中国佛教“走出去”能给西方带来什么?
中新社杭州5月7日电 题:光泉法师:中国佛教“走出去”能给西方带来什么?
作者 严格 谢盼盼 童笑雨
历史上,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再传到日本、韩国、越南、蒙古国等国并走向了世界。在今天,中国佛教“走出去”的过程中,重新走向世界已成为共识,但传播什么、如何走向世界仍值得探索与思考。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认为,中国佛教走向国际,包含两部分。一是慈悲、包容、感恩的理念,将其融入西方文明中,国际可能会减少纷争。二是佛教文化,如音乐、茶道、围棋等,用国际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才能助推佛教“走出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佛教传入中国后是如何完成本土化的?
光泉法师:佛教诞生于古印度,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后,它的传播语言从梵文变成了中文。至隋唐时期,佛教形成若干宗派:天台、华严、禅等。至唐末,其他宗派均先后衰落,而禅宗的影响越来越大,终至一家独秀。究其原因或有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禅宗较好地吸收了中国儒、道两家的某些重要思想,致使它完成本土化。
如禅宗主张人人皆有佛性,见性成佛;摆脱繁琐推理,主张直觉顿悟;提倡无念为宗,平常心是道。这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异曲同工。由此可见,佛教的一些理念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高度契合。
此后,虽然中国朝代更迭,哪怕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者还是在中国推行佛教。他们认为,佛教能解决人们的问题和困惑,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力量。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中国佛教深刻影响着日本、朝鲜等国,最终成为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可以说,本土化为佛教的国际传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杭州灵隐寺。中新社:中国佛教在海外影响力如何?杭州的寺院曾在东亚佛教交流中起到什么作用?
光泉法师:杭州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佛都”。宋朝按照官衔发明了寺院评级制度,由此产生“五山十刹”。“五山”中有三个都在杭州,即灵隐寺、径山寺、净慈寺,很多日本、韩国的僧人都会到杭州“留学”,学习佛法。
如北宋年间,来自高丽(今韩国)的义天大师以王子的身份入宋求法,并到杭州慧因寺净源法师门下学习。之后又奔赴天台,学习天台宗。回到高丽国后,他成了高丽大觉国师,开创了高丽国天台宗,并影响至今。
和韩国相比,自日本到杭州求法的僧人更多,交流也更频繁。南宋年间,著名日僧觉阿率弟子金庆乘船入宋,到灵隐寺拜佛海慧远为师。觉阿在灵隐寺参学后回国传播禅宗思想。这是日本禅宗史上第一位将禅宗传入日本的僧人。
据《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到灵隐寺拜师学法的日本僧人还有圆尔辨圆、无关普门等。另外也有天祐思顺、南浦绍明等日僧前往净慈寺求学。
圆尔辨圆、南浦绍明后来也到径山学禅。归国后,他们创建的临济宗成为日本信众最多的禅宗一脉,径山因此成为临济宗的祖庭道场。
此后,中国佛教界与他们的交流,一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新冠疫情前,日本每年至少都有一个上百人的团队到杭州朝礼。前几年,日本东福寺方丈圆寂了。临终前他有一个愿望:把骨灰放到径山,因为径山是他们的祖庭。
不仅是佛教教义,更多的还有文化传播。
径山寺是日本茶道的发源地。南宋年间,圆尔辨圆、南浦绍明在径山求学后带回的中国茶经典籍、径山茶具及“点茶法”和“茶宴”礼仪,日后演化为日本茶道。今天日本茶道中茶室的典雅布置、行茶的庄重礼仪以及以茶论道的风格,依然有径山茶宴的影子。
日本茶艺表演。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南宋时期,留学僧到任何一处,便勤勤恳恳地“做笔记”。有的还绘制名刹的细节,大到建筑布局,小到家具陈列,丝毫不放过。之所以绘制如此详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回到日本,按“五山十刹”的样子兴建他们最高理想中的寺院。
最终,一本浓缩了南宋五山文化的《五山十刹图》图集就这样诞生了,并跟随日本僧人成功登陆日本,历代寺僧纷纷传录手抄《五山十刹图》。今天母本虽亡佚,但日本各大寺院仍保存着三十余种手抄本。
中新社:中国佛教中有哪些内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值得向全世界传播推广?
光泉法师:我觉得是佛教的慈悲、包容、感恩。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如果能加上中国佛教的这三个理念,就更完美。
所有事实和证据都证明,西方所谓的民主并不平等,他们所谓的自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佛教具有包容性。这不仅是佛教的特点,也是东方文化的特色。在历史上,儒释道之间虽然有诸多摩擦,但都没有因信仰问题发生战争、大规模的杀戮。
东方和西方的感恩理念也不一样。西方的感恩节,是感恩父母、长辈,东方的感恩已超脱了个体。如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为天下人服务的理念,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
东方与西方的慈悲概念也不同。西方的慈悲,是对于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人而言的,如果是异教徒,就另当别论。东方的慈悲,是对所有人的。我们常说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不管你我之间是否有仇有怨,都会放下恩怨,帮助对方解脱苦恼。
所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向西方传递慈悲、包容、感恩的理念,把这三个要点融入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中,国际可能会减少纷争。
杭州灵隐寺。中新社:如今中国佛教“走出去”的情况如何?有没有一些好的案例可以分享?
光泉法师:目前汉传佛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是很大,这和我们没有大规模“走出去”有关。我们真正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僧人少之又少。
不过我们也在开展针对僧人的外语培训。如今,这个项目已开展四年了。杭州灵隐寺内部也有不少法师能流利用英语、日语讲经。
但若想让中国佛教“走出去”,我认为以佛教文化的传播为突破口比较现实。
2019年,中国佛教梵呗艺术团与美国中华佛教会主办的“祈福”中国佛教梵呗艺术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演。音乐会举行了两场,每场2700人且一票难求。来观看演出的不仅是华人,还有很多白人。这和以前我们去国外讲经只有200多个华人的情况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演出“大热”是因为这场演出找到了西方主流社会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演出邀请了一位白人僧人担任主持人。这是一位很会搞气氛的法师,能和台下观众互动,一起学中文。现场观众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之前的演出,观众是正襟危坐的,演员在台上不敢随意动作。有来自纽约的观众表示,观看完音乐会有美妙、福佑之感,震撼心灵。
“祈福”中国佛教梵呗艺术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演。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此外,灵隐寺也与国际开展围棋、茶道的交流。2009年,杭州市佛教围棋文化交流中心在灵隐寺成立。第二年,日本佛教围棋代表团就拜访了灵隐寺,并连续开展了中日多届混双围棋赛。后来,我们还组织喜欢围棋的法师到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学习交流,以围棋推动民间交往。
茶道也是一样。之前我们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举办茶会,甚至还把茶会开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了“灵隐之夜”。所以,中国佛教“走出去”,一定要找对路子,从全世界宗教传播看起来,文化艺术肯定是宗教文化传播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也要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明的交流。(完)
受访者简介:
光泉法师,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灵隐寺方丈。曾发表(主编)过《禅茶:历史与现实》《“禅茶一味”的滥用》《在发展中传承佛教音乐》《禅茶文化论坛丛书》《杭州佛教文献库集萃》《坐看云起》等学术文章与著作。
【编辑:陈文韬】-
“85后”尺八制管师:让世界与千年“唐音”再会
2022-04-22 -
东西问 丨 白云翔:考古研究如何见证中日文化交流?
2022-04-08 -
日本华媒:二十四节气为何在日本“活出精彩”?
2022-03-17 -
福建黄檗文化研究升温
2022-03-15 -
“四季礼赞——中国故宫摄影和日本插花艺术展”在东京开幕
2022-03-02 -
东西问丨布穷:藏传佛教何以在雪域高原传承千余年?
2022-03-01 -
隐元禅师受日本天皇加谥 中国福建黄檗山万福寺致贺
2022-02-27 -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
2022-02-22 -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
2022-02-21 -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
2022-02-21 -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
2022-02-21 -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
2022-02-21 -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
2022-02-20 -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
2022-02-20 -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
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