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定穿洞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中新网贵阳6月25日电(应腾 袁超)25日,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4日,随着“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穿洞工作站”“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穿洞工作站”的正式挂牌,贵州省普定穿洞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也正式启动。这是时隔40年后,该遗址的又一次考古发掘,意味着将重启对穿洞的认知,贵州史前洞穴遗址的考古工作也将迎来新的局面。
发现于1978年的普定穿洞,曾在1979年进行试掘,1981年,1982年在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主持下,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该遗址先后出土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一万多件,骨角器1000余件,人类完整头骨两件,成为当时全国第一、世界罕见的出土磨制骨器最多的史前遗址,对了解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的文化面貌、生业模式、遗传谱系等信息具有重要价值。
图为贵州普定穿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应腾 摄“时隔40年重启发掘,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穿洞遗址考古领队张兴龙告诉记者,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主要目的是解决此前遗留的学术问题,发掘研究过程也将更加精细,科技含量也更高,期间,还将汇集全国众多科研单位实施考古攻关。
“本次考古发掘区的布设经历了一个极为谨慎、细致、科学的研讨过程。”张兴龙表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本次发掘面积40平方米,发掘团队将充分利用批准的发掘面积,兼顾好遗址的保护,研究,展示的需要,把发掘区做成一个能够展示不同时期重要遗存的“时间走廊”,为以后能够向大众全面展示穿洞文化面貌,做好充分准备。
图为贵州普定穿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应腾 摄此外,在持续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中,将运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环境考古学等多学科方法,分析古人类生存模式、技术文化特点,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过程与机制,探讨古人群迁徙、扩散、交流与族群融合的过程及动因。“相信新的考古材料将对以往学术进行补充或修正,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张兴龙说。
图为贵州普定穿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应腾 摄“和考古发掘同步进行的,还有研究建设贵州古人类博物馆,在适当时候,可考虑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顺市副市长汪文学表示,希望通过穿洞遗址的发掘,让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穿洞文化,了解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切实提高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知名度和美誉度。(完)
【编辑:叶攀】-
文明的坐标 | 陶寺观“天”
2022-06-25 -
东西问丨吉平:边疆考古为何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
2022-06-24 -
20余位在陕外籍人士走进“千宫之宫” 体验“穿越”盛唐
2022-06-23 -
四川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三星堆探秘古蜀文明 三苏祠感悟东坡文韵
2022-06-16 -
三星堆公布最新发掘成果:确认三星堆祭祀坑年代 新发现小祭祀坑群
2022-06-13 -
南佐遗址:5000年前大型宫殿建筑的神秘面纱期待被揭开
2022-06-12 -
雄安新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众考古活动
2022-06-12 -
解码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独特颜值召唤下的“诗和远方”
2022-06-12 -
“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启幕 首站走进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
2022-06-11 -
贵州:抢救象形文字“活化石” 让非遗水书从山乡走向世界
2022-06-11 -
访浙江考古“科学家”:无科技不考古
2022-06-11 -
2021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2-06-10 -
安徽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揭牌
2022-06-10 -
三星堆考古90余年 古蜀探源惊喜不断
2022-06-09 -
石峁人群从何而来?与陶寺人群有何关联?古基因组最新研究揭秘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