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张光北:北京是全国创作环境最好的地方
演员张光北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谈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是全国创作环境最好的地方
演员张光北近四十年的表演生涯,几乎都与北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上世纪60年代,张光北出生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而后出演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亮剑》等一系列北京出品的影视作品。2010年,他的首部话剧《王府井》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生动地讲述了北京王府井的变迁,展现了北京人的精神风貌。2021年,张光北在北广传媒影视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期间,监制了重大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这部作品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为“主旋律作品”“北京出品”再次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即将举行之际,张光北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谈到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张光北表示,北京是全国创作环境最好的地方,人才多、氛围好、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也十分多样化。“北京一直在做好中国文化传播的引领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谈成绩
北京一直在做好中国文化传播的引领者
新京报:你认为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有怎样的成绩和亮点?
张光北:大的方面来说,从2008年第一次举办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这是不可忽略的历史功绩。
从影视方面来讲,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绝大多数能被铭记的优秀影视作品,也都是由北京的文艺工作者和北京相关单位部门制作的。比如,1994年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当年就成功走出了国门,把中国历史文化带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电视剧的当下成就。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十年,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例如《觉醒年代》《情满四合院》等,也与北京密不可分。同时,中国最好的艺术学院,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这些产生影视人才的摇篮,也都在北京。北京一直在做好中国文化传播的引领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新京报:你曾经参与出品了例如《觉醒年代》等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你认为北京出品的作品有怎样的特色和优势?
张光北:首先是政治优势。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对时代的颂扬。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为人民服务,来源于人民,回归于人民。只有把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精髓提炼出来,才能上升到艺术创作。
像北广传媒影视作为北京的企业,首先就会提高创作的政治意识,同时坚持守正创新。我们总说,影视作品要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才有生命力。以《觉醒年代》为例,从策划、完成剧本到拍摄、播出,前后历经六年时间。其间,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等部门也不断进行细节性指导,我们更明确如何去创作、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创作。
北京也是全国创作环境最好的地方,人才多、氛围好、文化底蕴深厚,内容十分多样化。最有特色的还是北京自己的文化传承。比如《四世同堂》《茶馆》等优秀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北京特色。像《情满四合院》讲的就是发生在北京四合院的故事。当时我们坚持给平台推荐,这一定是一部好戏,一定要播。包括《正阳门下》等,都是展现北京的人和情,这是我们必须要弘扬的、坚守的。
谈主旋律作品
讲人民的故事 弘扬正气和真善美
新京报:为什么《觉醒年代》可以引发如此轰动的播出效应?是如何创作出这部作品的?
张光北:首先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剧本。《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从事了一辈子党史研究,并把自己的积累凝结成了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这对于建党一百周年来说是“无价之宝”。我们应该通过影视作品,让更多观众对党这100年的发展历史有更直接的认识。
拍摄中主创们也非常用心。我们呈现的每一场戏都不是过场戏,都有寓意。像鲁迅出场,坐在饭馆门口看见老百姓拿血蘸馒头治病,这个片段出自于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那一瞬间观众就知道,这是鲁迅。比如陈独秀家门口的胡同,一下雨全是泥水,陈延年走路时只能把脚底垫着砖头。北京街边卖的是豆汁,充斥着“磨剪刀”的吆喝声……这部戏每一个细节都下了很大功夫。所以《觉醒年代》能够得到观众的喜欢,与所有创作者用情、用力、用心是分不开的。
新京报: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好的主旋律作品?
张光北:我们要歌颂什么?弘扬什么?很多人总是片面地理解主旋律,但实际上,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为人民服务的,讲人民的故事,弘扬正气和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作品。
比如最近郑晓龙导演的《幸福到万家》我就特别喜欢,每天都在看。这就是非常好的主旋律作品——首先我们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觉醒年代》中的英雄先辈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我们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就是坚持真实;真实才能有温度,才能打动观众的心。
谈艺术人才培养
北京在艺术人才培养上始终没有停歇
新京报:你认为文艺工作者应当如何坚守现实主义创作,以角色讲好中国故事?
张光北:作为演员要始终对“戏比天大”充满敬意,要有胸怀、要有底线;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守正创新、崇德尚艺。但提高认识、加强政治素养绝不是口头上说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深刻反思、自觉践行,才能塑造出真正好的作品。
新京报:作为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你认为北京在艺术人才培养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张光北:北京在艺术人才的培养上始终没有停歇脚步。每年北京市文联都会举行在职讲座班,让演员、创作者们可以随时进行经验交流,激发了年轻人对艺术的追求,是提升创作水平非常好的方式。还有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专业平台形成中外艺术家的交流。包括,过去一些有才华的导演却无人投资,如今影协发展了青年导演基金会;每年北京也有很多专业推介会,助力好的剧本提供平台,进行项目融资。这也都是非常好的平台。
新京报记者 张赫
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北京有非常好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电影院、话剧院等等。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出好作品。创作者要守正创新,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抓重点、突破难点;演员要崇德尚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认认真真地研究作品,不要急于求成。——张光北 【编辑:刘星辰】
-
“当代”俄罗斯油画展哈尔滨开展 百余幅作品尽展俄式风情
2022-07-24 -
张大千、徐悲鸿、安迪·沃霍尔等大师代表作亮相北京华艺2022春拍
2022-07-24 -
“遗”脉相承 中轴非遗走进商圈等推动活态传承
2022-07-24 -
【文明之美看东方】文明的坐标 | 周口店探“猿”
2022-07-23 -
上半年居民收支榜出炉!挣最多和花最多的都是北京
2022-07-23 -
青年舞蹈家李响首部跨界执导的戏剧作《影·响》在厦上演
2022-07-23 -
簋街三代人烟火人生引起共鸣
2022-07-23 -
2022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项目征集正式启动
2022-07-22 -
首届北京动画周8月开幕 展示中国动画百年成就
2022-07-21 -
后厨被曝光、立案调查……必胜客已非“初犯”!
2022-07-21 -
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将登人艺舞台 黄盈编剧导演一肩挑
2022-07-20 -
《星星点灯》歌词改编争议揭示著作权保护新问题
2022-07-19 -
“世界因你而美丽——2021-2022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落幕
2022-07-18 -
1500余段新相声演绎“相声可以这样美”
2022-07-18 -
《性情男女》再度上演:生活的镜面投射
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