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风格化叙事背后有史料支撑
新京报专访导演讲述片中李大钊弹钢琴、英勇就义等细节,都经过严格历史考证《革命者》风格化叙事背后有史料支撑
影片《革命者》于7月1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该片由徐展雄执导,张颂文、李易峰、佟丽娅领衔主演,描绘了1912至1927年间,李大钊引领一众革命志士为救国存亡积极奔走、奋起反抗的壮阔革命史诗,以生动的细节再现了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与学子们交流讨论、启发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进步青年们踏上革命征程的感人画面。提及这部影片极具创新的非线性叙事,监制管虎阐释道:“李大钊先生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人、太多波澜起伏的事件,常规的叙事形式是完成不了的,所以主创团队结合现代的拍摄手法以及贴合年轻人的方式创作了这部作品。”为了尊重历史,主创定下了一个创作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导演徐展雄表示,片中很多戏,不管多么风格化,其实都是有史料支撑的,观众可以第一次看到会弹钢琴的李大钊、在田地里和老农一起耕种的李大钊、就义前的李大钊形象。
创作
呈现历史事件,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因为《革命者》是首部聚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主旋律电影,不仅有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有重要历史事件,如何平衡历史真实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徐展雄说,主创定下了一个创作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对于一些小的细节,团队会给一些虚构的空间。比如李九霄饰演的庆子以及报童等角色都是虚构。在徐展雄看来,他们都是典型形象,代表的是来自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和李大钊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眼中的李大钊又是什么样的,试图通过他们的视角去看待李大钊。
片中还有一段李大钊为了保护被通缉的陈独秀,扮成农夫驾着一辆骡车把陈独秀护送出京的段落。主创对这段进行了非常浪漫化的艺术处理,两人在漫天飞雪中哼着歌,非常唯美。徐展雄说,他相信李大钊和那一代的革命志士都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他们是如此坚信他们所信仰的那一切,乃至付出他们的生命。”
除了这些小的细节之外,在大的历史事件的呈现上,电影都牢牢依靠史料支撑,还有历史专家指导进行创作。比如片中对李大钊被捕之后关押的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做了考证,还有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目前摆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里,是编号为0001的国家一级文物,电影也是1:1进行了还原。
片中,李大钊就义前,被剃了光头。徐展雄说,这应该是影视作品中第一次真正还原了李大钊先生被行刑时的形象。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李大钊先生都是以平头、戴眼镜的形象走上绞刑架的。“但是从史料考证来说,并不是这样子,李大钊先生被剃了光头,眼镜也被摘掉了”。
徐展雄一再强调,电影中很多戏,不管多么风格化,其实都是有史料支撑的。有一场陈独秀在新世界游艺场五层楼上向游客抛撒传单的戏,这场戏很多影视作品都展现过,但《革命者》是第一次以非常严格的史料完整还原的。“比如陈独秀在很多哈哈镜前躲避追捕,你可能觉得是虚构的,但我可以反过来告诉你,里面的所有场景,露天电影、哈哈镜、台球厅,包括秦昊饰演的陈独秀在当天晚上一身白衣、戴着帽子的着装,都是经过严格的历史考证才拍的。”
细节
李大钊会弹琴能耕地,更有烟火气
“张颂文一直都是李大钊的演员人选”,导演徐展雄记得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张颂文说,如果让他来演李大钊,他一定塑造得有血有肉。两人在创作理念上不谋而合。
片中出现了很多李大钊吃饭的戏,比如在早点摊前吃油条,和陈独秀吃火锅等很生活化的场景。这是徐展雄一直强调的,不要把李大钊先生束之高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要让李大钊更有烟火气,当客人吃了很多肉的时候,他也会心疼自己的钱。所有这些小细节,都在支撑我们想要做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大钊。”
对于李大钊的认识,大部分观众知道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但《革命者》中为观众呈现了之前在影视作品中没有见过的李大钊的一些侧面。徐展雄说,大家可能没有见过李大钊弹钢琴,主创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李大钊其实是会弹钢琴的,他家里有一架钢琴,经常会弹给孩子们听。观众也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李大钊和陈独秀、毛泽东、孙中山等人的戏,但可能没见过他在农田里和老农一起耕种是什么样的,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正是《革命者》第一次呈现给观众的。
饰演李大钊的张颂文说,李大钊先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革命者、伟人。对张颂文来说,表演中最难塑造的是思想,“我当初很喜欢这个剧本,就是因为它透过先生的日常工作、生活,通过他的发言,通过他跟同事、家人在一起的细枝末节,来从中传递他的思想。”
表演
不“演”角色,要“真”还原
张颂文是一位相信“真”的演员。来到片场后,他要感受到这个场景是怎样的,里面的气氛如何,然后去体会李大钊此刻会怎么做。
开拍前,主创给张颂文看了很多关于李大钊本人,以及他人对李大钊的一些史料记载,还有很多影像图片。其中包括李大钊生前唯一的一段活动影像,这是他1924年9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发表的演讲视频。张颂文反复观摩视频中李大钊的演讲状态,学习他标志性的动作,拍摄李大钊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演讲那场戏时,还原了李大钊的动作。
在准备拍摄一场瘸腿戏时,张颂文提前将一块尖尖的石头放在鞋子里,这样走起路来有明显的疼痛感,他说,根本就不用演,真实的东西会比假模假式好得多。张颂文不希望自己去“演”,不想用演技来演这个角色,而是让自己成为那个角色,当他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候,让观众相信他就是李大钊本人。
还有一场李大钊在狱中受严刑拷打的戏,拍这场戏之前,张颂文“熬鹰”似的好几天不睡觉,他想要这个人物的疲惫感。因为李大钊在狱中那几天被严刑拷打,肯定也是没法睡觉,他需要还原李大钊当时身体的感受是怎样的。
不久前,网上流出张颂文还原李大钊就义时的花絮,张颂文站在绞刑架上,绳子套在他脖子上,身体一次次下坠。徐展雄说,这场戏不同景别都拍了好几次,因为有全景镜头,必须拍到张颂文坠落下来,绳子被拉紧的镜头。如果过于安全的话,演员坠落的瞬间,绳子是松的,没有那种紧绷的重力感,就不真实了。虽然有威亚吊着张颂文的双肩,但那种下坠感是真实的,快速坠落带来的冲力,在五六次的拍摄后,张颂文的脖子还是被麻绳磨红了。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陈海峰】
-
《革命者》把李大钊塑造成一个“人”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