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院长庞茂琨:中国将迎来文化艺术大发展时代
中新网重庆7月10日电 题:川美院长庞茂琨:中国将迎来文化艺术大发展时代
中新网记者 李安江 刘贤
“我们将迎来一个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时代。年轻人要把握机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近日在位于重庆的画室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分析,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后40多年与西方的交流、学习、比较,越来越清楚自己民族的根性和特点,正迈向一个创新的时代。
1963年生于重庆的庞茂琨,从中学开始学习西方油画,多年来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作品被海内外多个艺术机构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曾撰文评价:庞茂琨超越了西方和中国两种传统,将公认的经典美术史用油画的形态拓展成为一种文化表述的方式。
图为庞茂琨作品《被直播的现场》。受访人供图艺术当随时代
“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艺术,这是从古至今的一条基本规律。”庞茂琨说,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是随着当时科技、人文、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艺术与之前也大不一样:眼界开阔、多元化,是从国际化大格局中吸取了营养后再进行的创作。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社会生活场景的变化,都反映在艺术里。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院校,四川美术学院(简称川美)对社会时代的发展十分敏感。从1965年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收租院》,到1980年完成的著名油画《父亲》,都是对时代的一种反映。庞茂琨说,罗中立的《父亲》用极端写实的手法、以领袖肖像的尺寸刻画一个农民,引起全世界、专业界的广泛共鸣。因为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以人为本,而民以食为天,不要忘记“农民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亲’”。
今天的川美既继承了强调人民性的传统,又在关注新领域,例如,智能时代科技发展对人们生存方式、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等的根本性影响。庞茂琨的《折叠系列》油画就探讨了“当智能机器人逐渐在很多方面取代人,那人的生存意义在哪里”。
庞茂琨认为,智能时代可能会消解很多人文主义的东西。那么,如何面对矛盾,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拥抱和参与这个时代,这些困惑都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一种反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庞茂琨以此为主题,用两年多时间学习、考察、积累,创作了两幅大尺寸油画。他说,主题创作往往是宏大的场景,有具体形象、情节,过去一般采用革命现实主义手法,今天可以融入新的艺术语言。川美成立了主题创作中心,资深老师带动年轻老师,年轻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参与,在学习和创作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用创作反映这个时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等重要事件。
图为庞茂琨作画。何蓬磊 摄中国艺术教育丰富而活跃
艺术教育也是随时代变化的。
庞茂琨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油画专业硕士学位。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川美等高校全盘接收西方的教育体制。40多年过去,在吸收与实践中,中国已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体系。它结合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综合了多元化时代的许多优秀文化。
在庞茂琨看来,中国与西方的艺术教育发展路径完全不同。西方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已相对稳定,少有变化。而中国从封建社会直接到社会主义社会,又进行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思想高度活跃,社会不断创新发展,文化艺术也显示出这种特征。中国的教育强调创新,不断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艺术教育要凸显特性,每个学校都有特色,例如川美在艺术创作上强调社会性、人民性、时代性,在培养学生上要求“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
“川美的学生毕业时成熟度很高,受到画廊等艺术机构青睐。”庞茂琨说,有的艺术院校让学生本科阶段主要画习作,而川美是“以创作带动教学”,要求学生在本科就出创作成果,探索个人的风格定位。
具体到川美油画系,30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展览带动学生创作热情”的教育机制,非常重视低年级的创作课,同时激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自己创作,很早就参加社会中的展览。庞茂琨说,其实创作有很多规律,川美就是以最终的“创作”为目标,将创作教学植入基础教学中,以参展作为实战训练。
民众美好生活需求催生文化艺术大发展
近几年,越来越多政府、机构、企业与川美谈合作,涉及乡村振兴、园区规划设计、艺术走廊建设、文物保护、工业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等诸多领域。
庞茂琨说,以前专业艺术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是比较边缘的,参与事务有限。而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文化艺术需求越来越旺盛,川美在社会服务方面越来越中心化,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这样的热度才刚刚开始。”庞茂琨表示,年轻一代的“90后”“00后”,生活成长环境更为国际化,对艺术的需求可能更强于前人。中国目前已有大量优秀艺术家,随着交易支持政策、评价体系的逐渐完善,艺术市场将愈加繁荣。
庞茂琨与国外艺术院校、艺术家多有交流访问,认为这个时代中国的艺术家生长环境是最好的。一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能够支撑艺术收藏;二是许多艺术家在学校任教,有稳定收入和宽敞明亮的设施环境从事创作。不少国外艺术家在到访中国前,都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好的艺术学校、这么高水平的学生。
未来,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将促使艺术更好地发展。尤其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中国与西方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庞茂琨寄语年轻人:“要把握机遇,做足准备,包括文化素养和基础能力,以及最重要的独立创新的品格和担当,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完)
【编辑:黄钰涵】-
火线入党的林永健:做人要有良心 创作也要有良心
2021-07-10 -
国内60家主题纪念(博物)馆联合推出中共抗战文物专题展
2021-07-10 -
中国科学院发布国内首部东北黑土地白皮书
2021-07-10 -
忆百年艺同行 2021年广州艺术季登场
2021-07-10 -
从魏公村到卢沟桥
2021-07-10 -
周秦汉唐文明菁华展亮相安徽
2021-07-07 -
恢宏庄严的艺术盛典——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观后
2021-07-06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行 首创在线审议形式
2021-07-06 -
世遗大会将审议大堡礁保护状况 中方:坚决反对澳方抹黑
2021-07-05 -
让古籍“活起来” 中国古代童话作品展走进京城书城及学校
2021-07-05 -
2021年进博文化艺术周开幕
2021-07-04 -
歌剧《红船》登国家大剧院恢弘再现建党大业
2021-07-04 -
话剧《红色的起点》用当代审美诠释新时代红色题材戏剧
2021-07-01 -
感知历史的温度
2021-07-01 -
聚焦建党元年 《建党1921》出版发行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