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剧:电影与连续剧之间的激情之花
迷你剧:电影与连续剧之间的激情之花
◎周黎明
第73届艾美奖揭晓了,因国内流媒体高管质疑而引发新闻的《东城梦魇》荣获了最佳限定剧。五部提名作品中,还有两部(《后翼弃兵》和《旺达幻视》)在国内也颇有影响。
限定剧是艾美奖中三个大奖之一,但我们对“最佳剧情类连续剧”和“最佳喜剧类连续剧”一目了然,而“限定剧”的概念对我们很多人略有陌生。“限定剧”(limited series)和“迷你剧”(miniseries)这两个名称在艾美奖历史上曾多次互换,细究起来迷你剧一般集数不超过四五集,而限定剧可以略多,但现在好莱坞基本上不加区分了。为了行文方便,本文统称迷你剧。按照艾美奖的规定,一部迷你剧的长度不得少于150分钟,集数不能少于两集,故事必须在一季里讲完,不能延伸到下一季。
规定了最低时长,是为了区别于电影。诚然,不少银幕大电影超过150分钟,但电视电影很少达到两个小时。更重要的是,电视电影在美国一向有短平快的不良声誉,通常被视为不够进入院线的二三线产品。即便如此,分类都是相对的,1991年和2011年,艾美奖曾两次把迷你剧和电视电影合并在同一个奖项,但很快又拆分了。
迷你剧和常规连续剧的界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小谎言》被当作迷你剧出品,而且还获得了第69届艾美奖最佳迷你剧,但该剧成功后HBO决定乘胜追击,接着拍下去,于是就变成了常规的连续剧,即剧情跨季发展。当时业界有人抗议,说这样不公平,抢了迷你剧的名额。但人家报送艾美的时候确实以为一季把故事讲完了,没想到现在都考虑第三季了(如果明星有档期的话)。
在北美,连续剧是边拍边播的,按传统每季都在20集以上,每季的最后一集会采用“悬空”(cliffhanger)策略,故意让剧情荡在空中,吊观众胃口;迷你剧则一次性拍完,剧情有正常的终结,早年的美国迷你剧一般在8-12集之间。连续剧一旦成功,会占领每周的固定黄金时段,以便观众养成观剧习惯,而迷你剧则会在短时间内播放完毕,有些甚至像咱们那样一天一集。
对于靠广告的电视网,连续剧的性价比更高,而且能培养长期客户,而迷你剧只能偶一为之,适合打造“事件性”观剧热点,能制造噱头,因此,迷你剧也被称为“事件剧”(event series)。从制作上,迷你剧要比连续剧更容易吸引一线团队和明星,因为他们无需长达数年被困在一个项目上。而对于观众来讲,“连续剧是带有责任的长情,而迷你剧是外遇,激情过后就说拜拜了”——这个比喻是专业研究电视及大众文化的雪城大学教授罗伯特·汤普森说的,我只是转述而已。
正如总有人想把偶遇转化成固定关系,从商业角度,迷你剧一红就放弃着实令人惋惜。于是,一种迂回形式出现了,即“系列剧”(anthology series,因anthology有“文集”的意思,故经常被误译成“诗集剧”)。在美国,系列剧传统是一集一个独立故事,就如《黑镜》那样,但近年来,系列剧被发展成一季一个独立故事。你一看《致命女人》的标签是anthology,就该知道刘玉玲不会回归第二季,即便回归,也不会是原来那个角色。系列迷你剧最成功的操盘手是瑞恩·墨菲,他的《美国犯罪故事》每季讲述一个轰动全球的真实事件,第一季的辛普森案和第二季的刺杀范思哲案都拿到了艾美奖,正在播出的莱温斯基事件收视不佳,但口碑依然不错。
跟所有文艺形式一样,迷你剧也有过起伏兴衰,目前它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主要是因为流媒体平台采用月费制,对剧集长度的依赖被削弱了,甚至集数不多也成了一种优势,因为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利用一个周末看完一整部剧集。但是,即便没有这些外在的有利因素,迷你剧的江湖地位一直居高不下,是因为它具有最优化的叙事体量。有好多电影导演抱怨两小时讲不完一个故事,但太长了则会影响院线排片,只有极少人有彼得·杰克逊或乌尔善那样的福气,能一举拍摄三部大电影。而多季连续剧长期受到收视率的压力,以及灵感枯竭、明星价码飙升的挑战,烂尾的案例并不少见。在咱们中国,那些动辄七八十集的剧虽然是一次性拍摄的,但也是因为资本施压,才需要强行“灌水”。迷你剧兼有电影和连续剧的优势,但又避免了两者的毛病,用恰当的节奏讲完一个略有深度的故事。当然,它也有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定位较高,不容易找到下沉市场。
迷你剧最擅长表现两种题材,分别是历史和文学。被很多人视为最伟大迷你剧的《兄弟连》,便是我们感兴趣的二战历史。此外,《太平洋战争》《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均问鼎或入围最佳迷你剧。但是《彼得大帝》《伊丽莎白一世》《约翰·亚当斯》等较难入我们的法眼。至于文学,长篇小说最适合拍成迷你剧早已是共识,《大小谎言》《地下铁道》《根》都是著名小说。英国差不多把每一部自己的文学名著都拍成了迷你剧,有些拍了又拍。
迷你剧的阳春白雪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英剧促成的。艾美奖1973年增设该类别时,就是因为它不知道该把那些在美国播出的优秀英剧搁在哪个门类。英国的文艺影片多半偏小众,有一种走不出国门的感觉,即便是拍摄英国文学名著,比如《傲慢与偏见》,影响力最大的版本往往是好莱坞制作(1940年版)——即便主演都是英国明星。但1995年科林·费斯主演的迷你剧版甫一问世,大家立马知道这代表了行业标准,美国人花再多钱也拍不出来。事实上,艾美奖最佳迷你剧每年都有至少一部英剧入围,并且屡屡获奖。早在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英国迷你剧就采用了电影的镜头语言,但最重要的是,电影因为时长限制不得不放弃叙事的枝蔓,而迷你剧则把这些貌似未能直奔主题的细节,做成了最有回味的内容。
在咱们国家,英美概念的迷你剧也出过好作品,如《围城》。近年来《隐秘的角落》等“迷雾剧场”的作品,多半也是因为流媒体平台对广告的安排不同于传统电视的缘故。但迷你剧出精品,显然需要出品方和创作者从根本上摆脱按集收费的模式,否则,谁能把故事拉长,谁就是商业的赢家。 【编辑:卞立群】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海水能否变蓝与泳姿无关
2021-09-24 -
北影节开幕:在“新十年”起点绽放电影之光
2021-09-22 -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影片、影人、影都“三维”升级
2021-09-22 -
《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以纪录电影致敬抗美援朝战士
2021-09-03 -
从电影学院保安到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
2021-09-02 -
2021暑期档总票房73.8亿元收官
2021-09-02 -
《圣彼得堡,我爱你》等5部俄罗斯影片将在北京展映
2021-08-23 -
西藏藏语电影译制:民族文化交融的一束光
2021-08-08 -
为视障朋友讲电影,这条“文化盲道”走起来不容易
2021-07-15 -
N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究竟乱在哪里?
2021-07-15 -
老电影人收藏电影海报逾6000张 见证中国“大荧幕”发展
2021-07-12 -
《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中国电影需要积极展开全方位转型升级
2021-07-12 -
《1921》票房超3.8亿 主旋律影片成顶流
2021-07-10 -
阿彼察邦×贾樟柯:当我们谈电影时我们谈些什么
2021-07-10 -
电影《1921》主创“七一”重回“一大会址”溯初心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