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200多万册旧书籍 成都成华“毛边书局”让书香飘进社区
中新网成都10月22日电 (韩金雨)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不切光,“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是一种别具情趣的装帧方法。成都成华区有一位毛边书爱好者,他一手创办的“毛边书局”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收藏和销售的旧书超过200万册,让这些被埋藏的“宝藏”重新“活了起来”。
这位毛边书爱好者名叫傅天斌,于1992年开始藏书。1998年,出于对毛边书的特殊兴趣,他将自己创办的私营书店命名为“毛边书局”。2001年,傅天斌将书局迁至成都市一小区院子里,并在此扎根近20年。
书局一角。韩金雨 摄那时候的“毛边书局”,面积只有100平方米左右,书架上、地上堆满了书,可供人走动的空间很小,过道只能容得下一个人,根本伸展不开。但看上去简单,甚至简陋的书店,却是众多旧书爱好者的“圣地”。20年多年来,“毛边书局”流动的旧书近200万册,它的影响早就超越了地域限制,书友遍及全球。
随着藏书数量的增多,狭小的书店再难容纳更多的图书。2018年,经营了20年的毛边书局与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街道(原桃蹊街道)签约,达成了“毛边书局·桃蹊书院”项目,书院由街道提供场地,毛边书局提供书籍和专业经验,双方共同管理。“也有其他人愿意投资并提供场地想让我把书局迁移过去,但对方纯商业化运营的路子,违背了我办书局的初衷。”傅天斌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让更多社区居民感受到读书的无穷魅力,让这些旧书继续发挥它的价值,这才是他所希望的。
书局中摆放着的毛边书。韩金雨 摄用傅天斌的话来讲,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书商,也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为“书店老板”,而是总以爱书人、书友自居。“书的价值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对拥有者的意义,用得上才有价值。把它交给用得上的人,这就是旧书最好的归属,也是我的想法和目的。”傅天斌说。
走进总面积有1600平方米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宽阔的场地环境舒适,光线明亮。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还是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或是并排而坐的情侣们,他们无一不在静心阅读。“在家门口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实在太好了,我每天都会来这里看看书、看看报。”今年76岁的崔大爷家住成华区府青街道,每天下楼来看书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爱好读书的社区居民张国伟也表示:这里简直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旧书阅读起来有一种真正书香的味道,别有一番韵味,来这里看书让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据了解,“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作为全国首家将政府公共文化资源与民间社会组织资源创新结合而组建的多功能、高品质阅读、创作场所,书院成立以来立足周边社区,开展了各类读书会、读书沙龙等文化服务项目,以及举办传统文化公益托学营、公益大讲堂等各类型公益活动。据统计,自2018年6月书院正式挂牌以来,坚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成立至今已举办100余场读书会、书友会、阅读会,累计服务读者十多万人次,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活动60余场。
此外,书局还通过亲子阅读、手工制作、创意集市、诗歌朗诵、书法画展、提能培训、新书发布会、志愿者招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周边社区群众,提升辖区居民素质。今年,“毛边书局·桃蹊书院”还入选了“成都首批社区美空间”名单。
谈到“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来到社区后对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影响,傅天斌表示,这里早已成为大家热衷前往的公共文化空间和乐享的文化生活新方式,更已经成为了街道居民们的一个心灵港湾。“看到这三年来社区居民的变化,我时常感到欣慰,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了这个街区,也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活方式。”(完)
【编辑:苏亦瑜】-
在5A级景区岳麓书院念书是怎样的体验?
2021-10-12 -
纪录片《岳麓书院》发布 声光电全貌展现世界最古老大学
2021-09-18 -
阅读服务“唤醒”古都文化 实体书店让书香“飘满”京城
2021-08-22 -
《查阜西与张充和》出版 含重要照片手稿等
2021-06-22 -
全国油画名家写生作品展开幕 展出百件艺术精品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