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汉文帝主墓暂不会进行发掘

时间:2021-12-18 08:19:11 来源:新京报

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汉文帝主墓暂不会进行发掘

人物简介

马永嬴

1965年7月出生,陕西西安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自1995年以来,长期从事西汉帝陵考古研究工作,曾参与汉高祖长陵等西汉11座帝陵的考古工作,现主持汉文帝霸陵的考古发掘项目。

汉文帝霸陵所在地确定为陕西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而非史料记载的凤凰嘴。这一成果破解了汉文帝陵墓位置的千古之谜,也让汉陵考古项目备受关注。

作为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这两天忙得像个陀螺,在完成日常考古工作的同时,还要面对突然涌来的各路关切。“没想到这次会受到那么多关注,大家看到的只是我们的高光时刻。”

“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探寻大地,来补证历史。”在马永嬴看来,这正是考古工作的意义所在,如同霸陵考古队院里立着的那块刻字大石——“叩坤补史”。

江村大墓是如何被发现的?此次发现有哪些重要意义?12月15日,新京报记者与马永嬴聊了聊霸陵往事。

揭秘

考古人55年接力,让霸陵现世

新京报:汉文帝霸陵选址白鹿原可能是什么原因?

马永嬴:汉文帝已逝去,没法再告诉我们准确答案,一切都只能基于合理猜测。

我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老师曾合撰《西汉帝陵选址研究》一文,系统分析了西汉帝陵选址受到诸如传统葬俗、风水思想、政治形势以及皇帝个人好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们看来,汉文帝霸陵选址白鹿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解决其母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二是政治需要,为了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三是文帝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囿于种种原因,他本人可能并不希望葬在父亲身边。

新京报:江村大墓是如何被发现的?

马永嬴:首先,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霸陵的文献,发现关于霸陵在凤凰嘴的记载未必准确。另外,此前也曾进行过多次考古工作,1966年、1975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学理先生等对霸陵、南陵(薄太后陵)的从葬坑进行了抢救发掘;上世纪80年代,刘庆柱、李毓芳先生对霸陵、南陵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测量工作。

2006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区进行抢救性勘探和试掘,发现了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为确定霸陵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当时,我们只能推断这是一个级别很高的陵墓,但无法确认墓主是谁。

2011年到2013年,根据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带队,对霸陵、南陵陵区展开大范围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大致探明了两座陵区遗存的分布范围与形制布局。

2017年,关键性证据出现了。我们发现了窦皇后陵和江村大墓的外围有更大范围的陵园园墙遗存,这说明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处于一个大陵园中。西汉的皇帝、皇后合葬使用的是“同茔异穴”的葬制,而同一个大陵园体现的就是“同茔”。

新京报:这些考古发现有哪些重要意义?

马永嬴:确定江村大墓是汉文帝霸陵,具有四层重要意义。

第一,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当时是西汉转型的过渡时期,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政治思想都在发生改变,这些必然会反映在帝陵制度上。霸陵位置的确定,以及陵园形制的掌握,弥补了西汉帝陵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对西汉帝陵制度的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有助于研究西汉政治制度发展演变。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

第三,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找到了真正的霸陵,有利于后续对遗址本体的保护。

第四,南陵出土了较多带有动物形象的金银器,包括熊、狼、豹子等。这些金银器具有典型草原文化风格,体现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流,这也可能与汉文帝曾受封为代王的经历有关。

后续

“汉文帝主墓暂时不会进行发掘”

新京报:考古队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马永嬴:首先把没做完的考古发掘工作继续做完。另外,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也要加快进度。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霸陵、南陵的保护规划,切实有效地保护好这个珍贵的文化遗产。

新京报:汉文帝的主墓会继续发掘吗?

马永嬴:不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文物政策规定,皇帝皇后级别的陵墓不能随便发掘;二是文物保护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这些墓里可能会出现大量脆弱质的物品,比如漆器、木器、丝绸制品等,现在还没有有效的保护技术。

所以,我们把这笔财富留给后人,等到技术成熟、他们的研究需要,再继续发掘。

新京报:如何看待此次考古成果引发的关注?

马永嬴:说实话,我没想到关注度会这么高。现在,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关心了,公民素质也越来越高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想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也需要这样的关注度。

新京报:未来有哪些心愿吗?

马永嬴:希望能推动在这儿建一个遗址博物馆,用于保护和展示霸陵、南陵的发掘成果,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在南陵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盗洞,没有抱太大希望。没想到挖下去的时候,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彩绘陶俑。当时太兴奋了,感觉像是中了头彩。每当发掘有所收获时,我们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马永嬴

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实习生 李欣然 孙卿悦 【编辑:叶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