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与“学霸”的跨界互融:让巴蜀文化走进校园
中新网成都12月17日电 (杨予頔)“为了这堂课我们准备了一周多的时间,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考古方面的知识,也感受到了三星堆考古的人文之美。我觉得这样的课程对于提升我们的‘软实力’、全面发展,非常有意义。”17日上午,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刚结束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初2020级学生文采说。
情景再现三星堆遗址挖掘历史、将三星堆文创元素通过二次创作移植到日常生活用品上、以三星堆文化元素设置的益智“玩具”……当日上午9时30分,在老师的带领下,成都七中初2020级的学生们在一堂名为《一起来追“星”》的独特课堂上,通过不同的角度表达着自己对三星堆文物的理解。“我们了解到了一些考古的技术,对一些步骤有了初步的了解。考古专家身上的工匠精神也打动了我,我认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该校初2020级学生张轩瑞说。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一起来追“星”》综合实践课。王磊 摄“这样的课程打破了博物馆‘高高的围墙’,让博物馆与学校教育之间架起了一道非常畅通的桥梁。能感觉到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三星堆博物馆社教部主管邹鹏看来,将历史文化与传统学科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让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地“活”了。
据了解,该综合体验课程只是成都市“巴蜀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的其中一部分。2021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四川省文物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成都博物馆联合成都博物馆协会、成渝两地近20家文博单位以及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校,实施开展了该项目。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探寻古油灯中的科学奥妙》物理课。王磊 摄据悉,该项目初中课程主要针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由成都博物馆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共同研发实施,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14门学科,共40课时。课程体系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巴蜀文化为核心,让巴蜀地区传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中国非遗文化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博物馆进入校园。
“同学们,现在我手中拿着的就是成都博物馆专程送来的邛窑省油灯,大家知道省油灯为什么省油吗?”在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2020级1班的物理课上,物理教师正向学生们展示成都博物馆藏品邛窑省油灯的“真面目”。一边剖析省油灯的历史渊源,一边介绍省油灯的物理原理,一堂课下来,该班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同时该物理课还通过网络课堂面向四川省及省外两百多所学校进行了课程直播。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探寻古油灯中的科学奥妙》物理课。王磊 摄“像咱们这堂物理课,老师把文物和物理原理相结合,不像过去博物馆工作人员仅仅针对文物本身介绍那么生硬。由在校老师研发课程,我们博物馆提供资源支持,将巴蜀文化与学科深度融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传递巴蜀文化的相关内涵,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馆校教育工作的跨界互融。”成都博物馆公众服务与社会教育部主任冉静介绍,成都博物馆还开展了配套流动展览,通过展版和仿制文物展示、现场讲解、互动手工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流动展览”已先后进入成都七中育才等学校,惠及1400余学生。“目前咱们的‘巴蜀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未来也会不断拓展该项目的辐射面,希望通过该项目让馆校合作成为常态化工作。”(完)
【编辑:田博群】-
“歪果仁眼中的成都”脱口秀精彩上演 外国青年笑谈“成都故事”
2021-12-09 -
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2021-12-09 -
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2021-12-09 -
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2021-12-08 -
文物“医生”分享揭秘:汉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护?
2021-12-08 -
成都新川古墓群首次向公众开放
2021-12-07 -
走进新川古墓群 翻阅半部“四川通史”
2021-12-06 -
成都新川古墓群首次向公众开放
2021-12-06 -
走进新川古墓群 翻阅半部“四川通史”
2021-12-06 -
成都新川古墓群首次向公众开放
2021-12-06 -
走进新川古墓群 翻阅半部“四川通史”
2021-12-06 -
成都新川古墓群首次向公众开放
2021-12-06 -
打卡2021成都双年展 沉浸在这场艺术盛宴中
2021-12-05 -
成都隔离中的美术老师手绘速写画 向抗疫工作者致敬
2021-11-10 -
成都隔离中的美术老师手绘速写画 向抗疫工作者致敬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