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艺人四十余载传承皮影技艺 展非遗魅力
中新网西宁3月4日电 题:青海艺人四十余载传承皮影技艺 展非遗魅力
作者 祁绣娟
“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准报国’四字以坚定心志……”走进青海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东峡镇杏花庄村,方言唱腔引人注目。村广场白色幕布上,皮影戏《岳母刺字》正上演着精彩桥段。
“好,好,好!”阵阵鼓声和台下喝彩声夹在一起,让这个小山村热闹非凡。
图为靳永红正在雕刻皮影。受访者供图幕布后,60岁的河湟皮影戏青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靳永红双手“把玩”着皮影角色,面部表情也随唱词变化,仿佛身临其境。
靳永红出生的大通县,地处青海东部河湟谷地,因皮影、刺绣和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曾两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家中世代以皮影戏为业的靳永红,从小就对皮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一有演出,他就紧随其后学习,久而久之便掌握了一些基础,后又跟着村里老艺人学习。
演皮影戏,首先要雕刻“影人”。“制作皮影的原料要用牛皮,小时候买一张皮要30多元(人民币),家里负担不起,就用雨鞋的纸盒学习雕刻,但纸板不像牛皮柔软,下刀程度和深浅不好掌握。”靳永红说。
但靳永红没放弃,夜以继日地练习基本功,指尖起血泡、腰酸脖子疼是常有的事。父亲看到靳永红如此喜爱,买来一张牛皮让他练习雕刻。“皮影也是工艺品,要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等十几道工序。”靳永红说,制作一个“影人”,要刻画上千刀,快则半个月,慢则一个月。人物造型由10几个部件组成,有时一个小小的钉缝得来回调十几遍。
图为靳永红皮影作品。受访者供图雕刻技艺“过关后”,靳永红开始练唱功和操耍技巧,“青海皮影要用方言唱,很少有文字剧本,全凭口头传承。一场演出少则2个小时,除了手上操纵多个皮影,嘴上还要说、念、打、唱等。”
多年的磨炼、实践,靳永红的技艺日益成熟,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常常被邀请到各地演皮影戏。
多年来,靳永红还累计创作皮影作品上万余件,有人物、龙凤禽兽、花鸟树虫、山石门景等。为挑战自己,靳永红精刻《文成公主入藏》(片段),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一内容。
精致的皮影制品也凭借政府搭线展出在北京、上海等地以及奥地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国家。
图为靳永红展示雕刻的皮影人物。受访者供图“以前村里文娱活动少,看皮影戏人很多,现在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为了与时俱进,我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创意创新设计,例如雕刻有关建党100周年系列皮影、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等。”靳永红说。
在靳永红看来,皮影戏传承人下一代们也并非难寻,“儿子传承了这项技艺。前几年自己又在村上开设工作室,招收徒弟传授技艺。在‘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中,作为受聘指导教师给学生教授技艺,大家学习的热情都很高。”(完)
【编辑:陈海峰】-
千年景德镇如何再“出海”?张婧婧:守传承之重创时代之新
2022-02-28 -
千年皮影用心对话冰雪运动
2022-01-27 -
千年皮影用心对话冰雪运动
2022-01-27 -
千年皮影用心对话冰雪运动
2022-01-27 -
河北皮影匠人60载刀笔传承 刀刀刻出“虎虎雄风”
2022-01-23 -
河北皮影匠人60载刀笔传承 刀刀刻出“虎虎雄风”
2022-01-22 -
在塞北守护长城的老年“护卫队”
2022-01-14 -
作家、心理咨询师、内科医生:毕淑敏的三重身份
2022-01-14 -
通讯:内蒙古画家陈晗晟:35载墨海泛舟,画笔绘就乡土中国
2022-01-12 -
小伙写趣味春联走红网络 收入最高时达到日入万元
2022-01-11 -
小伙写趣味春联走红网络 收入最高时达到日入万元
2022-01-10 -
作家流潋紫分享婚姻观:相契比相爱更重要
2022-01-01 -
巫山:在光影流动中传承历史
2021-12-18 -
三峡皮影“守艺人”的“喜”与“忧”
2021-12-18 -
马伯庸回看《古董局中局》:鉴古易,鉴人难
2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