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融“三色”资源促乡村振兴

时间:2022-04-24 17:19:02 来源:经济日报

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梅州,是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依托“世界客都”、华侨之乡的客侨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环境禀赋,近年来,梅州市探索走出了一条“红色+古色+绿色”融合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

在梅县区雁洋镇桥溪古村落,16座客家民居古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2012年,桥溪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引入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原汁原味修缮了村内古建筑,保护梯田、五彩林等特色生态资源,同时,发掘人文历史印记,打造古民居建筑游览区、山林古道探险游览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生态旅游观光产业。

“桥溪古韵景区开发后,村里热闹起来,大家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村民谢素梅说。村庄变景区,也让村民变成股东,以田园、山林、古建筑入股,与政府、企业三方共同管理景区、共享成果。“现在,桥溪村民每年可获得25%的经营收益,其中15%用于全体村民分红,10%用于古民居修缮维护。”村民朱新辉告诉记者。据了解,2013年桥溪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万元,到2021年已增至3.9万元。

“三色”资源丰富的梅州大埔县,是广东首个原中央苏区县。近年来,大埔不仅打造了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核心的红色教育经典路线,带旺了红色旅游,更创新了“以艺活村、以景旺村、以宿带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1927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在这里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掩护主力南下,纪念碑下埋着烈士的忠骨。”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内,讲解员在烈士雕像前为游客讲解。“纪念园每天都会接待大量游客和团队,去年游客达110万人次。”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宣传讲解股股长刘南海说。

据了解,大埔以纪念园为龙头,将县内98处革命纪念场馆和遗址遗迹修缮保护、盘活利用,不仅当地的三河坝战役遗址群、中央红色交通线革命遗址群等红色资源被串联起来,还实现了与江西瑞金、福建古田、梅县叶剑英纪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紧密对接,打造出红色旅游经典大景区,成为闽粤赣红色旅游胜地。

沿着大埔县西河镇漳溪河一路观光,从“梦里田园、耕读漳北”的漳北村,到“南宋古村、艺术北塘”的北塘村,可谓村村有特色、处处景不同。素有“大埔粮仓”美誉的西河镇,近年来着力突破乡村振兴中单点振兴缺乏后劲的难题,探索了“十村联动”发展模式,打造出乡村艺术部落片区、人文旅游片区、山水田园片区等差异化片区。随着康养游、体验采摘、写生创作等多业态旅游模式兴起,沿线10村已辐射带动周边17个村3万多村民致富。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鸡犬相闻,独具特色的禾肚里稻田民宿坐落在稻田中,每到周末、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西河镇漳北村通过引入网红民宿公司禾肚里,实施“以宿带村”模式,让曾经的省定贫困村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游客可以住民宿、观稻田、看客家围屋、尝客家美食。”该民宿负责人李健彪说。民宿落地,让村里的风景变成了“钱景”。禾肚里员工、村里的脱贫户张伍英说:“过去看天吃饭,现在收入稳定多了,不仅有工资,家里种的蜜柚、养的鸡鸭都可以卖给禾肚里增加收入。”

通过一批旅游文化公司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大埔县不仅实现了“以宿带村、以艺活村、以业兴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也初显成效,辐射带动发展蜜柚产业7万多户、茶叶产业2万多户,实现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本报记者 郑 杨 【编辑:孙静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