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蔡皋:绘本能让西方孩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吗?
(东西问)蔡皋:绘本能让西方孩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吗?
中新社长沙9月25日电 题:蔡皋:绘本能让西方孩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吗?
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邓霞
1993年,中国绘本画家蔡皋的绘本《荒原狐精》(后改名《宝儿》)获得相当于电影界奥斯卡奖的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插图画展“金苹果”奖。作为中国获此奖第一人,蔡皋与日本著名绘本作家松居直合作的绘本《桃花源的故事》八年后再次引起国际关注,书中两幅插图被日本小学教科书采用。
蔡皋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说,自己获奖的经历可能只是偶然现象,西方出现绘本比中国早200多年,目前中西绘本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追赶差距。
桃花源的故事。受访者供图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活的细胞里
中新社记者:您的作品多次在国外获奖,您如何看待作品在海外“走红”的现象?
蔡皋:我认为我还没有“走红”。对画家来说,专家认可是一个层面,但只有获奖是不够的,被大众真正认可才算“走红”。我的绘本能不能被西方民众喜欢,编书理念、创作思维能不能被他们接受,我还没有调查过,也没有数据支撑。当然,我不是要所有人都接受,但它需要达到一定的量,从书的传播范围、发行量上真正做到让人喜欢。
我走不走红无所谓,如果能让外国小朋友和大众感受到中国绘本的好,像一滴水一样,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滋润,那比什么奖赏都重要。
花木兰。受访者供图中新社记者:您此前受访时曾多次提到外婆,她对您的绘本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蔡皋:我小时候我们家三代同堂,外婆长期和我们住在一起,给我们讲故事。传统大家庭的好处是它的习俗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口传心授的东西很多。我外婆没有文化,但她做事时会跟我们唱童谣、讲故事,这些东西都是民间代代相传的。
那时候日子很穷,吃得简单,但我外婆可以把平常的生活过得很美,家里窗明几净,吃豆芽菜都高兴。我的习惯、心态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养成的,一切都积极向上。外婆的故事里会有一些朴素道理,如“眼眨眉毛动”“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一兜雨水一兜禾”“种莲子开荷花”。这些融合在一起就成了我的美学和哲学启蒙。
中新社记者:您的大部分绘本都带着浓郁的中国民间文化色彩。是什么原因让您一直从中国民间故事和习俗文化中汲取素材?
蔡皋:民间文化让我得益的东西太多了,中国文化不仅是书本里的东西,更多是在日常生活和习惯里。
外婆是我美学和哲学的启蒙老师,但这个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启蒙。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此,在活的细胞、DNA里。教育就应该这样,外婆完全没有教育的念头,是一种无痕的影响让我有了文化自觉。
我写写画画时总是会想到外婆,找力量、追根源的时候就会回到童年、追到民间。后来慢慢发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东西是最本质的,它是流传下来的生活经验和传统文化,而不是刻意的说教。我的童年就像一个收纳箱,翻翻找找,就能清理出一些东西,包括生活的“边角余料”,然后放进我的绘本。
宝儿。受访者供图美术的意义是助人全面认知世界
中新社记者: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更多的是通过视觉。您认为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让他更好地感受这个世界的色彩?
蔡皋: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很大一部分与审美相关。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他就会在生活中产生自觉,养成审美习惯。比如一个青花瓷的鱼盘放在红棕色的桌面,冷色与暖色的对比关系就出来了,会让人感觉到协调。这就是家庭生活的审美。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就有了审美感知。
我女儿小时候,每天早晨一睁眼就笑。这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想到很多。为什么小孩子睁眼就笑,看到太阳、蓝天就觉得很美,但长大后看到花开花落、叶生叶长都不关心了呢?这是审美疲劳了,审美带来的愉悦感没有了。
孩子学习美术的真正意义在于能让他全面认知世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正常人。你对太阳、云朵、雨水没感觉的话,那缺失的东西就多了。美术教育可以加强人们感知世界、观察世界的能力。
宝儿。受访者供图中新社记者:您说世界是一本无字的书,但其实字又无处不在。我们该怎样理解您这句话?
蔡皋:不要着急给小孩子灌输各种概念,不要依赖文字,要让他用眼睛观察世界。观察仔细了,他看到一棵树、一个物体,想表达时语言自然而然就来了。就像我的《一兜雨水一兜禾》,一边画,文字就自然“出来”了,图和文非常契合。
透过现象看本质,你就会得到真知。绘本的功能就该在这些地方。优秀的绘本能让你热爱艺术,让自己变善、变美。心灵有了变化,就会去感受好色彩,引起审美的愉悦。每个人的生命体验不一样,对具体事物的感知也千差万别,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审美,为什么不让他有自己的表达呢。
桃花源的故事。受访者供图中西文化的本质相通
中新社记者:如何评价您的作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是否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质上存在差异?
蔡皋: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一点上中西文化没有障碍、没有冲突,只是有差异。但人类文化的本质相通,艺术的基本点也相通,人性是共通的。不论是哪个民族或哪个种族,人们爱好和平、对美好事物的感觉是相通的。
中新社记者:您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可以让中国的绘本艺术走得更远,帮助西方孩子与中国文化相遇?
蔡皋:这是很大的文章,是一辈子的事业。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不能忘掉传统、崇洋媚外、在全球化中迷失自己,而应找到自己民族的根。松居直曾对我说过,中国文化有力量。我们要梳理、认识这种力量,把它融入作品;我们要用好的作品感动受众,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的作品时,从心底里觉得它确实不错,既能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又不是说教。这需要大量积累,也需要有人引导,才能找到很好的契合点。
文天祥有诗云:“满天风雪得梅心”。梅花本无心,将梅心比作人心,是中国文化最精华的地方。中国有那么多优秀文化,我们真懂了吗?我常常问自己,我真的懂了吗?真的接受吗?所以说学无止境,我们不仅要通过艺术表达思想,还要有批判精神,吸收传统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有意义。(完)
受访者简介:
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摄蔡皋,中国著名绘本画家。曾创作了《荒原狐精》《桃花源的故事》《花木兰》《火城——一九三八》《月亮粑粑》等绘画作品。《荒原狐精》于1993年获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BIB)“金苹果”奖。1996年被聘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首届“小松鼠”奖特约专家评委。2000年被聘为第34届波隆那国际儿童图画书插图展评委。2002年,《桃花源的故事》原作展在日本巡回展览。
【编辑:刘湃】-
话剧《原上的星》中秋夜感人收官 吴京安:我在舞台上建了一个“家”
2021-09-23 -
宁夏非遗传承人:巧手剪纸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佳节
2021-09-22 -
“爷爷奶奶一堂课”发起人:让心怀世界的孩子脚下有根
2021-09-21 -
中秋节,给你最绵长的祝福
2021-09-21 -
麦秆画艺人的坚守:“点草为金”让古老艺术重焕光彩
2021-08-26 -
北京市实体书店已达2055家 打造有“烟火味”的城市文化空间
2021-08-19 -
青年艺术家蒋正杨:随心而绘,感悟与生活是绘卷的“底色”
2021-08-16 -
滇藏公路见闻:华美藏服“舞出”快乐锅庄
2021-07-25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 将首次在线审议各议题
2021-07-17 -
为何让人工智能玩《王者荣耀》,我们和研发团队聊了聊
2021-07-16 -
厦门鼓浪屿:中外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见证
2021-07-12 -
出圈之作与一剧之本 专访《叛逆者》导演周游
2021-07-11 -
《藏医药文献大全》项目启动 系史上最大规模藏医药文献典籍整理
2021-07-10 -
浙江桐乡百人百天用布拼出红船 逼真如油画
2021-07-10 -
祁连山下“阿柔逗曲”传承人:用羊粪蛋记录的“财富”不能丢
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