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卓尼洮砚融合文化提升内涵:不只一砚一铭,还要一盒一拓
中新网兰州9月25日电 (记者 殷春永 张婧 高莹)受到历代文人所追捧的砚台,皆为一砚一铭,而在制砚近30年的卢保胜看来,一方好砚还要有实用且美观的盒子来收藏,以及传拓技艺将砚形进行保留,所谓“一砚一铭、一盒一拓”,由此增加其文化内涵,未来才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卢保胜出生于甘肃甘南州卓尼县洮砚镇,制作洮砚最好的石料“老坑石”就产于此,这里也被称为“洮砚之乡”。过去,当地人制砚养家糊口,家庭作坊世代流传,卢保胜自幼受到家乡洮砚文化的熏陶,15岁时的他初中还未毕业,便已跟着家人学习选料、拓坯、雕刻、打磨、抛光等工序。
甘肃洮砚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以石色碧绿、石质温润、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称誉文坛。
图为卢保胜为提升洮砚文化内涵,制作“一砚一铭、一盒一拓”成品展示。张婧 摄“制作一方好的砚台,石料的选用颇为讲究。”卢保胜说,“老坑石”中的极品,当属“鸭头绿”,碧绿如蓝,轻抚如婴儿肌肤,储量极少,自宋末就已断采,现今每得一块鸭头绿可视之为千年古董。
身为一名惜石又爱石的制砚艺人,卢保胜每拿到一块毛料,都不急于下刀,而是仔细观察它的形状、色泽、纹路,甚至有些石瑕,巧妙利用做到“因石造型”。用其自然美设计出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洮砚作品,多年来,他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为提升制砚技艺,卢保胜多方拜师学艺,一手扶砚台,一手持刻刀,精雕细琢后,方寸间尽显万千气象。
图为传拓技艺将砚形进行保留。张婧 摄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当地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出资鼓励年轻洮砚雕刻师进入大专院校,卢保胜参加非遗文创、雕刻技艺培训研修班,聆听资深专家老师系统讲座,以及国家级文化艺术博览会,跟其他砚种和制砚人员接触,交流学习,扬长避短。
在卓尼县,仅砚石产地洮砚镇,就有近千人从事洮砚加工和销售,洮砚产业依然成为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家庭收入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卓尼县官方还打造了洮砚文化街,这是一条集中展示当地洮砚文化的特色街区。目前,洮砚文化街已入驻洮砚研发销售企业26家,实现洮砚产品的产销对接。
卢保胜也在该街区免费获得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谈及未来的洮砚发展,他信心十足。“从雕刻普通砚台到制作高档精品砚,雕刻技艺和设计理念进步很快。”他说,目前又逐渐向文人砚发展,而这一变化要求艺人不仅会雕刻,还要精通文学、美学、书画、砚学理论、金石雕刻、传拓技艺等。
为此,卢保胜多方拜师学艺,提升制砚综合素养,并以上述传统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洮砚艺术为目标,分别与书画、传拓、美学等多领域跨界合作,在上海搭建洮砚文化艺术馆的交流平台,加大对洮砚文化的宣传和雕刻人才培养,创作具有文人气息、实用,以及收藏价值更高的洮砚艺术品,引导洮砚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完)
【编辑:苏亦瑜】-
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展“城市图鉴”在沈阳开展
2021-09-24 -
让非遗技艺更好传承
2021-09-23 -
传承古老建筑“修缮”技艺 唤起人们记得住乡愁
2021-09-22 -
邯郸广府:千年古城重现明清古韵
2021-09-18 -
重温红色故事 微电影《九壮士》首映
2021-09-18 -
湖北一木匠40年修200座吊脚楼传承非遗技艺
2021-09-14 -
讲述东方文化的独特内涵 《潮汕祠堂》专题纪录片开播
2021-09-13 -
“裕固族博士”玛尔健:用声乐讲草原的故事
2021-09-13 -
探访宁夏叶雕传承人:“盘活”中国古老传统民间艺术
2021-09-13 -
非遗+短视频,互联网大潮下让传统老手艺“破圈”
2021-09-12 -
非遗+短视频,互联网大潮下让传统老手艺“破圈”
2021-09-12 -
贵州省博物馆再添新成员 54件拓片扩充馆藏
2021-09-11 -
甘肃徽县马勺脸谱“守”艺人:“最传统”也“最时尚”
2021-09-05 -
“考古盲盒”内地日渐风靡 “圈粉”年轻一代
2021-09-01 -
甘肃庆阳非遗香包蜕变记:千年民俗技艺接轨现代“潮生活”
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