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在贵阳召开
中新网贵阳9月25日电 (周燕玲)25日,以“面向社会发展和国际理解的语言文化”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在贵州贵阳举行,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东盟国家驻华使节等70余名嘉宾参加论坛。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田学军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双方在语言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空间,语言教育教学合作发展迅速。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之路,中国倡导尊重各国语言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促进各种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进步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为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图为活动现场。贵州大学供图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副部长达努·旦特缇以视频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达努·旦特缇说,泰国与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友好历史,始终坚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相互支持。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战略的共同推动下,两国人民进一步互相了解文化、互相学习语言,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共谋发展,语言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入,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区域繁荣发展留下一系列佳话。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看来,加强语言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有利于促进形成谋发展、求幸福的共同合力,希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语言文化工作者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发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新活力,增强语言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对语言文化发展的驱动力。
图为活动现场。贵州大学供图本次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创新内容,语言文化交流首次成为专设版块。与会嘉宾围绕语言在促进国际理解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化多样性与语言保护、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传播、后疫情时代语言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国家语言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语言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等议题深入探讨。
图为参会嘉宾。贵州大学供图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应坚持加强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中国-东盟中心主办,贵州大学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协办。(完)
【编辑:陈文韬】-
传承古老建筑“修缮”技艺 唤起人们记得住乡愁
2021-09-22 -
中国与东盟少儿出版机构携手应对后疫情挑战化“危”为“机”
2021-09-18 -
贵州省博物馆再添新成员 54件拓片扩充馆藏
2021-09-11 -
动辄就是“yyds、绝绝子” “网梗”吃掉了我们的语言?
2021-09-02 -
绝绝子、yyds……你了解网络流行语吗?
2021-08-26 -
多少汉语表达的滋味 泯灭于动辄“死去活来”的流行语
2021-08-12 -
“方言梗”大量走红网络平台 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2021-06-24 -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共建健康语文生活
2021-06-20 -
新时代语言规范:稳定与发展的平衡
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