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宪: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再统一中国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神州大地上绵延万年的玉文化在统一中国之前,是从哪个区域先统一起来的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长期致力于玉学和玉文化研究,已持续10多次组织领导“玉帛之路”考察活动,他在“长三角一体化”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最新研究提出,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然后统一中国。
玉礼器5000年前在长三角首次完成体系化建构
叶舒宪教授国庆假期通过网络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表示,“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是对“玉文化统一中国”这一宏大命题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即试图更加明确而具体的描述出万年之久的玉文化传承与传播,是如何在距今4000年之际逐步统一中国的?关键步骤是什么?这个统一过程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又是怎样的?
他说,研究表明,中国史前玉礼器发展的万年历程,是在距今5000年的长三角地区,第一次完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化建构,即以钺、琮、璧、璜为主的玉礼器组合形式,初露玉礼器系统化和规模性使用之端倪。
这种玉礼组合体系,并没有伴随良渚文化在距今4300年之际的消亡而终止,而是辗转传播到淮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再随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向中原地区传播,过程中又增加玉璋和玉璇玑等新的玉礼器样式,从而奠定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玉礼制度之核心基础,最终使得钺、璧、琮、璜、璋的组合体系(相当于《周礼》“六器”体系中的五器)大致完整地保存到华夏文明的早期社会中。
此前,周人“六器”体系中唯一不可溯源到史前长三角玉礼器的器型是琥,即玉虎。不过,根据最新考古成果,玉虎这个特殊器型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4000年左右长江中游地区的后石家河文化。
叶舒宪指出,《周礼》规定的国家“六器”礼器体系中,从时间上看,每一项玉礼器形成都在中原的夏商王朝建立之前;从空间看,也都是源于中原以外的地区,当中五项玉礼器都集中形成于长三角地区。由此可见,以玉礼器为代表的中华玉文化在夏商周三代统一中国之前,已先在长三角地区获得地域性的统一。
凸显长三角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叶舒宪认为,从“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到“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再统一中国”说,凸显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分析称,考古发现显示,中华文明的孕育是北方旱地粟作农业和南方水乡稻作农业两大史前农业传统,在距今四五千年之际逐渐交汇融合的结果。从中华文明发展形成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满天星斗”说来看,在中原文明崛起之前,北方及长三角就是率先孕育出的两颗最亮的“星斗”。
叶舒宪说,根据最近聚焦古人精神信仰和玉礼器的第十五次“玉帛之路”(环太湖)文化考察成果,长三角地区玉文化的发生发展,始于距今7000年前后的马家浜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随后在约2000年的时段里不断积累,几经起落,终于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达到鼎盛。从地域分布看,长三角史前玉文化发展沿环太湖地区呈现“风水轮流转”局面,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薛家岗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凌家滩文化等,都有“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交替领先发展局面。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玉礼器曙光初现。经过距今5500年前后的凌家滩文化蓬勃发展,到距今5000年左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中心明显南移到太湖以南,玉文化繁荣的良渚古国在杭州湾一带崛起,在规模数量和艺术质量方面,良渚玉器盛况都堪称空前绝后。
玉文化东西南北传播可归纳为三大浪潮
叶舒宪指出,中华史前玉文化传播大致可归纳为三大波:第一波是北玉南传(从北方到广东),第二波是东玉西传(从东部沿海地区到河西走廊),二者都属于玉文化传播;第三波是西玉东输(以甘肃与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的西部优质玉石资源的东向传播),则是物质资源的传播。前两次传播都发生于史前,也终结于史前,唯有第三波的西玉东输,源于史前并一直延续至中华文明史各个时期,直到今天还在延续。
“万年玉文化发展过程的这三大传播浪潮,最终使中国成为以河西走廊为纽带而联结中原华夏与西域多民族地区的庞大文明体。”叶舒宪表示,这是从玉文化传播视角论证中国文明巨大版图的新尝试。(完) 【编辑:姜雨薇】
-
文旅部部署加强执法监管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2021-10-09 -
叶舒宪:为什么说中华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
2021-10-08 -
文创产品:重“文”也要重“质”(文化只眼)
2021-10-08 -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园博园落幕 戏曲艺术追求年轻态
2021-10-08 -
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香文化专委会在京成立 与全球分享“中华好香”
2021-10-07 -
【地评线】紫金e评:涵养文化自信,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2021-10-06 -
生命追着信仰 岁月披上光芒——访《追随》曲作者孟文豪
2021-10-06 -
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这里还有太多未解之谜
2021-10-06 -
东西问丨短评:“到博物馆去”,为何成为中国社会新时尚?
2021-10-05 -
第17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闭幕 聚焦“中国红”
2021-10-05 -
文物中的一带一路情缘:回顾历史,加强沟通交流
2021-10-05 -
国庆档影片:以“爱党爱国”激发观众强烈共情
2021-10-05 -
燃情国庆档 电影《长津湖》的三重引力
2021-10-05 -
北京什刹海推出4条文化探访路 追溯千年城市发展史
2021-10-05 -
“打开”北京中轴线
20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