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走情怀拼颜值 文创日历市场经历“七年之痒”

时间:2021-11-28 14:19:26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陈雪柠

年关将近,各式各样的文创日历又扎堆儿上市。与以往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日历占据大半江山不同,今年的日历市场更为百花齐放,不同领域的文化品牌都在发掘自身亮点。有的走情怀,每周一句北京话,开启京腔儿小日子;有的拼颜值,用纸雕建筑记录时间,感知节气。

耐人寻味的是,从2015年前后文创日历迎来爆发式增长至今,不少人对日历的消费也开始陷入“七年之痒”的疲惫期。文创日历早已不是文化与日期的简单绑定,而是演变为一种生活趣味和艺术审美。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市场中,如何在诸多日历中脱颖而出,这无疑对品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博物馆日历稳中求变

2011年开始以生肖为主题的《故宫日历》,如今已经走过一个12年的轮回。2022年的《故宫日历》如期而至,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封面不再是宫墙红布镶“故宫日历”四个金字,而是用了一张喜气洋洋的老虎纹样,采自故宫藏品“清代红色纱绣云纹飞虎旗”。

“往年的都是‘红砖头’,今年的从规格上看就比较特别。”小武是博物馆文创爱好者,《故宫日历》更是几乎年年不落。十多本摆在一起,2022年的版本除了封面风格不同,开本也变得更大。翻开内页,新版改变了过去的展现方式,文物图片增大且高清,甚至还能通过AR技术360度旋转展示文物,日期页也留出了充足的空间便于记事。

走过三载春秋,2022年的国博日历也变化不小。配合12个月份,国博日历在设计中精巧地囊括了12个不同类别的文物领域,由专家和各策展人撰写文物说明,让消费者如同“隔空”看展,身临其境。

由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官方授权的首部日历《三星堆日历·二〇二二》也颇受欢迎。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文物图录”,而是文物、纹样、考古日记与日历的结合。

“小而美”产品夹缝求生

“2021?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切!2022,姆们来啦!”在位于王府井和平菓局的码字人书店,《常小亮北京话台历》摆在显眼位置。每天一幅可供DIY的小插画和每周一句的北京话科普处处透着幽默,让它在众多文艺日历中显得有些“骨骼清奇”。

作为高人气的自媒体博主和画家,常小亮从2015年开始就尝试把北京这座城市最有味道的语言,用短视频的方式介绍给更多网友。把北京话、胡同文化做成台历这样的文创产品,常小亮已经坚持了5年。最初,常小亮设计的台历还是比较传统的月历,每月一幅情景画勾勒胡同里的童年记忆,近两年他开始尝试做形式更为新颖的周历。

将大师级名画作品做成叶片的手摇机械日历、用纸雕建筑记录时间的手撕日历、每日一菜对应当季时令珍馐的四季食历、以流浪猫为主题的“猫片日历”……各种“小而美”的文创日历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在博物馆日历和《知乎日历》《读书日历》《电影日历》《单向历》等经典文化品牌日历的夹缝中,印量不大的小品牌挤出了一条自己的渠道。

消费退潮呼唤极致体验

2020年9月,一篇名为“我们熄灯了,最后一年《物种日历》今日发售”的文章被许多人转载,由果壳网推出的《物种日历》在2021年画下了终点。彼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物种日历》的告别意味着文创日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段疲惫期,亟待转变。

果壳方面曾公开表示:“果壳推出《物种日历》的第一年,文创日历还是一片蓝海,随着各家陆续进入,文创日历市场开始出现混战。”

今年32岁的陆露是一位广告从业者。把科普知识和日历首次结合在一起的《物种日历》是她对文创日历最初的记忆,“当时要靠抢的,手快才能买到。”那一年是2015年,也是文创日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

然而,经过多年的沉淀,文创日历市场已渐趋成熟。无论是老牌的博物馆日历还是新潮的艺术日历,都无法再在一成不变中坐享其成。当大小品牌都站在同一起点公开竞技的时候,谁的产品能带给消费者更为独特的体验,将成为决胜的关键。 【编辑:刘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