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电影《跨过鸭绿江》用恢弘场景讲述守护和平的使命

时间:2021-12-25 08:19:0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铁骨铮铮说英雄

电影《跨过鸭绿江》用恢弘场景讲述守护和平的使命

一声枪响,打破了寂静沉睡的大地。天寒地冻,正在雪地里巡逻的美军议论道,在这里,没有人能抵得了如此严寒。一位美军军官朝着远方厚厚的雪层开了一枪,结果如他们所料,没有任何动静。

美军转身乘机离去,雪地里却一点一点渗出鲜红的血迹。

这是正在上映的电影《跨过鸭绿江》呈现的长津湖战役一幕。像这样用寥寥几个镜头刻画一个战斗的画面,在影片中不在少数。

电影《跨过鸭绿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以“全景式、史诗般、纪实性”手法展现抗美援朝战争,努力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兼具历史纵深、国际视野、美学风格、史诗风范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影片自上映以来,引发观众盛赞和热议。业内专家认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局部,站在全局视野上去讲述,让观众更能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来龙去脉,富有厚重历史感,是一部国家史诗。

勾画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战事全貌

西线,三所里。刚刚打完一仗还未来得及休整的志愿军38军113师“坚决执行命令”穿插于美军必经之路,在短短14个小时内奔袭72.5公里拿下三所里。他们顶住飞机的狂轰滥炸,“像钢钉一样插在三所里”,截断了美军南逃的退路。

东线,长津湖,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在野外设下埋伏。为了不暴露目标,奉命阻击的战士们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一动不动,即使冻成冰雕,也不离开阵地一步。一向硬汉的彭老总也痛心感叹:“我们在屋里都不觉得暖和,九兵团的战士在外藏冰卧雪能扛得住吗?”发往北京的电文仅有六字:“饥无食,寒无衣。”

……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战火燃烧的土地,迎击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敌人。全面、客观、生动地再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正是影片主创团队的使命。

“创作初衷就是要去把这一段大历史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从敌我双方指挥层、决策层的角度,出兵决策是在什么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做出的,彭德怀是如何临危受命带兵出征的,五次战役以及上甘岭战役是怎样打的,38军‘万岁军’的美誉是怎样诞生的……”影片总导演董亚春告诉记者。

横跨2年零9个月的战争,《跨过鸭绿江》将这一恢弘战事浓缩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叙事,不仅具备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的全时空格局,陆续展示了两水洞、黄草岭、飞虎山、三所里、松骨峰、长津湖、汉江、铁原、上甘岭等标志性战役和战斗,宏观勾画出史诗般的战事全貌,还呈现突袭战、防御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坑道战等不同特质的战斗场面,“全景式、史诗性”勾画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撼人往事。

较之同题材影片,这部电影特别注重把握历史规律、刻画历史大势,原汁原味,原原本本,具有强烈的纪实属性。

影片开篇,画面便切换于中、苏、美三国领导人的政治、军事博弈。在国际格局突变中,影片充分展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气魄和胆略。对朝鲜战争爆发影响的东北地区战略地位问题、战争要考虑的国防安全和发展建设问题、不是打不打而是怎么打得赢的问题,无不闪耀着革命家战略思维的光芒。

美国人曾认为,战争最终比拼的还是经济实力,是钢铁产量,他们想知道我们拿什么和他们打。这是个好问题,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将士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完成的是关于国家的生死存亡、民族的安危荣辱、社会的强弱兴衰、军队的胜负成败这类重大历史主题的深刻阐述。

在历史真实和美学品格中迸发出力量

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要浓缩进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反复斟酌后,确定电影通过彭德怀的视角来讲述和回顾这场战争。这样可以扣准战争的主脉,从当初的战略决策到战役进行,五次战役,包括之后的‘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阶段,直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紧紧围绕军事斗争、战争层面展开。”董亚春告诉记者,“我们满怀敬畏,付出了诚意和心血,最终还是要靠观众去影院观看以后,给我们做出一个评断。”

饰演彭德怀的丁勇岱则介绍说,彭老总这个角色对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演员有的时候需要一种性格的展现。“坊间也有传言彭老总不苟言笑,我搜集了他50多张照片,里面有他大笑、微笑、各种各样的笑,而且是哈哈笑。其实他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边是经常开玩笑的。从彭老总自述的角度去展示这段历史,我想把他展现得更有血有肉,更真实一些。彭老总在朝鲜战场上,那个年代是最艰苦,但我想那也是他在精神上比较刚毅的三年。”

作为一部历史战争题材影片,电影《跨过鸭绿江》的故事走向、历史事件、领袖人物和相关的重要形象都本着尊重历史、忠于历史的创作原则。大到风云诡谲的国际格局和战役布局,细至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和战斗故事,都有极强的历史揭秘感和现场还原感。

“全片没有虚构的人物,没有虚构的情节,没有虚构的故事,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大写实’的正史。”作为总导演,董亚春很骄傲。

他以杨根思连长这个人物举例,最后关头,杨根思知道美军很快就会反扑,他让小战士走,自己留下的时候,小战士哭着喊着给他敬最后的军礼,杨根思露出了温暖的笑容。当他转身看到敌人上来了,便毫不犹豫地抱起炸药包扑向敌人同归于尽。“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不是我们编出来的。所以不要去演什么,也不要有任何杂念,真正感动人的就是最真实的东西。”

在影片拍摄中,约有四万名群众演员投入到其中,更有不少解放军战士参与协拍。主创团队人员告诉记者,在片中出演黄继光的就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剧组找了两个战士,一个参加过维和部队,另一个是部队里的狙击手。他们每天都穿着志愿军军服,在现场跟着拍戏,最后确定让那位狙击手来饰演黄继光。

拍黄继光堵枪口那场戏的前后,演员就在现场。看到敌人的碉堡又冒了出来,一片片的战友们倒在冲锋的路上……演员后来跟导演说,在那样的情形下,如果自己是黄继光,也会义无反顾去堵枪口。“是拍摄现场的氛围感染到了他,他回馈给这个人物的表达也是真实真挚的。”董亚春说道。

在拍摄松骨峰战斗这场戏时,经历了残酷的松骨峰阻击战,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仅剩下7名战士。董亚春便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有一种对战争诗化和意境的表达,能够对我们志愿军战士英雄主义的壮举进行升华,所以在这里用的都是升格的镜头。

战争胜利以后,生还的战士接到了彭德怀司令员的电报。地上一片皑皑白雪,战士们的尸体埋在雪地里都冻僵了,脸上身上挂满了冰晶,还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几位生还战士踉踉跄跄地边跑边喊:“彭总嘉奖我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他们想让战死的战友也听到。

镜头拉远,茫茫大地上只见一面不倒的红旗和越来越小的人影,白雪丹心,悲壮的呐喊、深沉的告白,迸发出摄人心魄的力量。

传递守护和平的使命和接续奋斗的真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珍惜和平。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触发对立,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夯实和平发展的根基。

作为一部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战争题材作品,电影《跨过鸭绿江》保持了战争叙事作品应有的理性、客观、冷静。主创团队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引领观众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程度令人不忍回首,所以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才更应该铭记这场战争。

“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在影片中,彭德怀的这句独白掷地有声。被问到最想通过《跨过鸭绿江》向观众传递什么,主创团队表示,希望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畏强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钢铁意志和坚定信念。

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的儿子范琳参加了电影首映式。他介绍说,父亲当年曾指挥了飞虎山战斗、松骨峰战斗,“其中松骨峰战斗就是作家魏巍所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述的那场最惨烈的战斗。他在生前回忆这场战争的时候,想说很多,但只是写下了一句话:‘历史只有一次。’”

以革命的精神去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念。志愿军50军军长曾泽生的儿子曾强在电影首映式上的发言中也提到,父亲一直给他们传达的理念就是,人民战争是要前赴后继的。在抗美援朝期间,父亲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送到了部队。他们觉得自己把战争打完了,就能换来和平。

为了正义而战,正义之战必胜。事实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在电影首映式上,两位当年亲赴战场的志愿军老战士也来到现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文翻译王新善今年已经90岁高龄,志愿军20军战地医院护士庄瑾,也已经86岁高龄,庄瑾参加过长津湖战役,他们都立下赫赫战功。

“这个电影里边讲志愿军万岁,志愿军也是人民,志愿军万岁就是人民万岁,人民万岁就是祖国万岁!”王新善老人在发言最后说道。

“人民万岁!祖国万岁!”志愿军老兵带动全场齐声高呼,这声音穿越了那烽火硝烟,传递着守护和平的使命和接续奋斗的豪情。

本报记者 张艺瑶 黄秋霞 【编辑:田博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