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兰州女子太平鼓队30载创新传承:柔中带刚呈“人鼓合一”

时间:2022-03-03 17:19: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3月3日电 (张婧 李亚龙)“背起了太平鼓呀,穿起了英雄装,我们是兰州的女中豪杰……”话音刚落,队员们敲锣打鼓,花杆舞动,时而“三阳开泰”、时而“黄河激浪”,队形变换,高、中、低鼓错落相互辉映,鼓鞭捶打气势磅礴。

站在队伍一旁的陆鹏飞,带队兰州女子太平鼓队近30年,从选拔召集,到排演登台,77岁的他始终坚守在幕后。“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汉族鼓舞,既要传承,还要不忘创新。”曾为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陆家崖村小学老师的他,天生热爱文艺,村上又有多年表演太平鼓的传统。

兰州女子太平鼓队30载创新传承:柔中带刚呈“人鼓合一”图为刘玉均(右一)身穿青花服与队员一起练习动作。张婧 摄

20世纪90年代初,陆家崖村太平鼓队伍新老成员交接,陆鹏飞在当地德高望重,成为队长的首选之人。“传统的社火表演均由男性参加,是民间祭祀拜神的宗教活动,不允许女性加入,当时的陆家崖村有个名叫‘百子社’的社火队。”他解释说,百子,即百位男子之意。

“首先,要以‘陆家崖’更名社火队。”陆鹏飞说,目的是要组建一支女子太平鼓队,可村上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同意女子队的组建,经过三番五次的争执与沟通,鼓队开始选拔成员,本村二三十岁、个头相当的女性为优选对象,一名男“教头”和四五十位农妇首次出现在村广场上排兵布阵。

兰州女子太平鼓队30载创新传承:柔中带刚呈“人鼓合一”图为陆鹏飞向记者展示多年带队的手写笔记。张婧 摄

这其中就有现年55岁的村民刘玉均,凭借上等的身形条件入队,如今她已成为队伍中年龄最长者,“农闲时,村上的社火队各路人马开始操练,我天生喜欢热闹,得知能有机会加入,很快就报名了。”她说,这便有了排队形、学动作、练体能的开始。

刘玉均身挎10斤重的太平鼓,手持鼓鞭上下翻飞,其舞姿柔韧、轻巧,可谓“人随鼓,鼓缠人”。“最难的是翻高鼓,就是一手将鼓举过头顶,停留片刻后一个回转,顺势而下之时,鼓点阵阵。”她说,刚训练一个月时,腿肿胳膊肿,走路都不自然,后来训练多了,习惯之后才恢复正常。

说话间,刘玉均头发高挽、戴起头巾,披上“英雄装”的同时,还向中新网记者展示该队服饰上的与众不同。她说,首先是颜色上有所突破,传统的队服以黄色为主,附带大红色修饰,而她们的服装分红花服和青花服两种,前者白红色相间,后者则用白色和青色相互搭配,视觉上的清爽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发现,刘玉均身着队服的胸前还有玉兰花的手工刺绣。陆鹏飞介绍说,这是要教导队员“知感恩”,再者“说传承”,女子队现今沿用的打法由民间艺术家杨玉兰编排创作,“高鼓打花样,中鼓打技巧,低鼓打深沉”,这是杨玉兰对兰州太平鼓表演形式的总结。

服饰的衣襟、领口、袖口,以及后背等处还具有兰州特色的元素体现。陆鹏飞表示,兰州的太平鼓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誉,各地打法也各有不同,为了突出女子的特殊性,该队伍在动作编排上倾向于“柔”的特色,但又不失气势,这就要求全体队员既要展示女性的柔美,还要表现出打鼓的刚劲有力。

“表演动作上的苦下功夫是一方面,再者,服饰上还有创新性与表现性。”这些都是陆鹏飞带领女子队近30年的工作成效,做事认真细心的他,如今保留下来厚厚一本指导记录,A4纸大小的手写笔记上,写满了对每一处修改的痕迹,他说这只是传承家乡文化贡献的一己之力,期待更多人加入其中给予“热爱”。(完)

【编辑:苏亦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