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名画在沪展出:“回流”文物艺术品留在了中国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记者 李姝徵)第四届进博会上首设的文物艺术品板块成为了新亮点和增长点:首次参展的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9家境外展商的41件文物艺术品完成交易,总货值达7.6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新网记者3日在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看到,首期“海上来风——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艺术品公益展”汇聚了15幅通过第四届进博会免税交易的画作。这些画作来自张大千、齐白石、常玉、傅抱石、黄宾虹等近代艺术大师,以及奈良美智、草间弥生、刘野,这些当代中外名家。
图为展厅内部。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供图据悉,此次公益展也是这批享受免税交易的“进博名画”首次对公众展出。
这其中不乏公众难得一见的中国文物艺术精品。比如张大千的《惊才绝艳》《乔木芳晖》,齐白石的《红线盗盒》,傅抱石的《高人读书图》,黄宾虹《五十万卷楼图》等。这些通过进博会“回流”的文物艺术品留在了中国。
本次展览展出的15件艺术品,作品时代上起20世纪上半叶,下至21世纪初。作品类型以中国近现代书画为主体,兼及享誉世界的亚洲当代艺术家与高水准的华人西画作品。
展览一方面以“中国近现代美术”和“当代艺术”两大部分及多个主题展区的形式将15件顶级作品分门别类,另一方面通过中外艺术家作品的并置“对话”,突出中国美术新旧交迭、中西混融的历史和兼容并蓄的时代特色。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百年巨匠——齐白石”展区,展示作品为白石老人的《红线盗盒》。在“海上双壁——张大千、黄宾虹”展区并置呈现张大千的《横塘雨过》《东丹王人马图》《惊才绝艳》《乔木芳晖》共4件作品,以及黄宾虹晚年代表作《五十万卷楼图》和《溪山深处图卷》力图重现海上画坛的辉煌气韵。
在“山水奇才——傅抱石、黎雄才”展区,傅抱石的《高人读书图》和黎雄才的《长江大桥》并列一处,意在诠释两位中国新山水画代表继往开来的艺术史意义。
吴冠中融汇中国笔墨和西方构成主义,形成独特艺术风格,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的代表。本期公益展因此设立独立展区“江南才子——吴冠中”,以呈现其对中西方艺术的理解和创新。入展作品《自选集》和《欢腾》皆属吴冠中上世纪70至80年代过渡时期的作品,极具探索性及历史文献价值,在吴氏艺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的马蒂斯——常玉”作为本期公益展中国近现代美术部分的收官展区,入展作品为《黄桌上的菊花瓶》。
展览汇聚了15幅通过第四届进博会免税交易的画作。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供图展览的当代艺术部分则涉及三位作者,其中草间弥生与奈良美智皆为近年风靡亚洲艺术品市场的日本明星艺术家,刘野则是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策展人,他喜爱表现美丽、可爱、明亮的类卡通画形象,令作品平添超现实主义意味。
根据中国官方相关公告,对于进博会展期内免税进境销售的文物类展品,在完成后续留购、支付、清关、交割等一系列手续后,将留在中国境内,并鼓励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文物类展品进行不少于三年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性展示服务。
公益展示不仅能更好地发挥享受免税政策的文物艺术品的美育价值和社会效益,也是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的延伸方式。
依托进博会这一促进海外文物回流的“主通道”,上海已经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的“入海口”。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共办理文物进出境7309件,其中通过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进出境的超过2000件,货值达170亿元,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60亿元,逆势增长近3倍。(完)
【编辑:陈海峰】-
“2022魅力坦桑尼亚·多彩贵州新年民族音乐会”吸引近百万人线上观看
2022-03-04 -
两会直通车:从艺术相遇到人文相知 “国潮热”何以持续升温?
2022-03-04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聚焦“市井文化”
2022-03-03 -
2022荷兰世园会组委会在“梵高秘境”中推介“中国竹园”
2022-03-03 -
河南卫视“文化IP产业”何以火爆出圈?
2022-03-03 -
一位摄影人的奥运情缘
2022-03-03 -
从农民漆匠到美院学生:浙江农民绘出“跨界人生”
2022-03-03 -
新水下文物保护条例 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
2022-03-03 -
慈禧的那辆车是不是“奔驰二代”?
2022-03-02 -
传统文化如何讲述“何以中国”?
2022-03-01 -
典籍中发现“工匠精神”
2022-03-01 -
“飞扬和平,潍坊——风筝之都走世界”山东潍坊非遗展在韩国线上、线下同步推出
2022-03-01 -
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以“科技力”与“青年力”见证未来
2022-03-01 -
学者共议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新模式 《后增长》带来新路径
2022-03-01 -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首播
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