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撒拉族刺绣:“刺”破传承困境 “绣”出美好生活
中新网青海循化7月7日电 题:青海撒拉族刺绣:“刺”破传承困境 “绣”出美好生活
作者 祁增蓓
夏日炎炎,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绣坊内,十余名绣娘正拿着针线坐在绣架前专注地创作着各自的作品,银针轻舞,丝线摇曳,若凝神静听,便可听到针牵着丝线穿过底布的声音……
“我的刺绣技艺是跟我的妈妈和姥姥学的,在当时,我们撒拉族女子出嫁前需要自己亲手缝制袜子、枕套、腰带等物件,针线活水平是衡量一个撒拉族女子是否勤劳能干的标准。”青海省撒拉族刺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乙米那12岁时便跟着奶奶、妈妈学习刺绣,至今已有30年。
图为撒拉族刺绣细节图。祁增蓓 摄撒拉族刺绣源远流长,以针法细腻、工艺精湛、立体感强、手法独特而著称。长期以来,撒拉族刺绣保留和完善了自己的原始风貌,集传统文化、风俗、地域特征于一身,所绣花卉、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其刺绣工艺精湛能与苏绣、湘绣相媲美。
“我们用手里的针和线绣家乡的美丽河山,绣我们的民俗文化,绣我们老百姓日新月异的生活,撒拉族刺绣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要尽自己的努力把它保护好、传承好。”韩乙米那说。
为了让这门传统技艺得以更好地发展和传承,韩乙米那不断改进针法,提升技艺,强化创意设计,并于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收购绣娘们的刺绣产品,带动当地妇女居家就业增收。
图为撒拉族刺绣手工艺品。祁增蓓 摄2012年,韩乙米那发现,循化县撒拉族传统民俗文化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下正在不断地流失,撒拉族刺绣技艺迎来了“瓶颈期”和“消亡期”。“很多东西不再需要自己亲手制作,商场里可以买到更加美观大气的婚礼物品,再加上因为小时候见得太多,大家也不太愿意学习。”
于是,韩乙米那开始在各单位之间穿梭忙碌,最终在海东市循化县文化馆及妇联、就业局、扶贫开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下,依托“阳光工程”等项目先后开展29次传承发扬撒拉族刺绣技艺项目培训,在循化县各村招收学员,分层次设立课程,确保理论与实践结合授课。
韩乙米那不仅免费教学,还会去劝说大家来学习。“现在都不用我自己出去找人来学习,大家都是自己主动来。”韩乙米那告诉记者。
绣娘马晓娟已经学习撒拉族刺绣有4年了,以前她需要在家里照顾孩子及老人,不能外出务工。“这几年下来,家里的电器都换了新的,我感觉很自豪,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马晓娟说。
图为撒拉族刺绣手工艺品。祁增蓓 摄“还有一部分员工在家里进行作品绣制,我们没有规定时间,只要她们完成作品就可以拿到公司来,按件计费。”韩乙米那的丈夫韩撒力海说,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多数员工务农、务工两不误,实现双收益,大部分居家灵活就业的员工一年可以实现20000元的经济收入。
据悉,仅2010年至2020年底,韩乙米那共计培训撒拉族妇女2600人次,并吸收了45%考核合格的学员签订就业意向合同,为其提供原材料及技术支持,在家完成绣品。
对于将来的发展,韩撒力海早在两年前就有了打算。“我们的作品很受迪拜欢迎,我原本是要在那里开店的,等疫情过去,我就要立马付诸行动,让撒拉族刺绣走出青海,走向世界。”(完)
【编辑:房家梁】-
逆境中“破茧成蝶” 杜富国领取大学毕业证书
2022-07-06 -
广西首部红色杂技剧《英雄虎胆》在北京上演
2022-07-03 -
“民歌大观”聚焦“孔雀之乡”云南德宏 唱响“一个美丽的地方”
2022-07-03 -
河北“非遗”传人:坚守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守艺雕刻人生
2022-06-30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2022-06-28 -
“十方:丁乙在西藏”艺术展于拉萨开幕:见证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2022-06-26 -
从琉璃世家走出来的“Z世代”女孩:在传承中创新
2022-06-25 -
河北沧州民间艺人打造刻瓷博物馆 致力非遗传承
2022-06-23 -
今日夏至丨盛夏,如约而至!
2022-06-21 -
陶艺匠人隐居云南大理 用泥土与火创作自由的当代艺术
2022-06-19 -
首届“大益国际写作奖”出炉 智利诗人塔米姆·毛林获奖
2022-06-18 -
“光与影”中触摸长城温度 百幅三晋长城摄影作品中部六省巡回展出
2022-06-15 -
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
2022-06-14 -
解码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独特颜值召唤下的“诗和远方”
2022-06-12 -
“流风遗躅—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展”在秦陵博物院开幕
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