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陶寺“相遇”杭州 百余件文物再现中国早期文明
中新网杭州7月9日电(童笑雨 朱政)“中华文明的起源像满天星斗,今天,有两颗璀璨的星星在这里交汇。”7月9日,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良渚和陶寺两个遗址的文物展示,让更多人认识古代中国。
7月7日,“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开幕。
现场展出的分别出土于陶寺遗址(左)和良渚遗址(右)的陶器。童笑雨 摄此次展览以良渚文化的展品和图片作为参照,展出100余件陶寺遗址文物,包含陶瓦、陶鬲、陶鼎、彩陶礼器、玉器、铜器等,展示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明的差异和联系。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陶寺文化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黄河流域范围内的重要遗存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在徐天进看来,此次展览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穿越时空的一次对话,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古代中国,加深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认知。
现场展出的分别出土于陶寺遗址(左一、左二)和良渚遗址(右一)的玉器。朱政 摄虽然同属于中国早期文明,但良渚与陶寺遗址一南一北相距1000多公里,两者之间有无联系?
“有。”徐天进表示,从历史沿袭上来说,陶寺文明在良渚文明之后。考古发现,陶寺遗址出土了良渚文明的代表性器物,如玉琮、玉钺、玉璧等,这是两个文明交流的见证。
展览现场。朱政 摄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复原的陶寺文化中期M22王墓中有玉钺、小玉璜等随葬品。在良渚文明中,这些玉器都是礼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考古发现,陶寺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器大多出土于大型墓和少部分中型墓中,小墓中基本不见,是反映身份地位的礼器。
此次展出了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陶龙盘,虽历经千年,但红色的纹路仍十分清晰。盘底的龙身盘曲着,细细观察还能看到上面的鳞状纹样。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朱政 摄与陶寺时期相比,良渚时期的玉器更为精致。记者观察到,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雕工细腻。
现场,还展出了陶寺遗址出土的稻米。黄河流域以旱作农业为主,为何会出现水稻?
山西省临汾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解答了记者的疑惑:4000多年前的临汾市襄汾县,温度比现在要高2至3摄氏度,气候也更湿润,所以先民能种植水稻,但种植规模不是很大。他指了指展柜中的粟、黍等粮食作物,说这些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陶寺遗址出土的扁壶上有红色颜料书写的“文”字形符号,似为毛笔类器具书写。
“朱书‘文字’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狄跟飞说。
陶寺文化朱书扁壶(复制品),上面有一个“文”字形符号。童笑雨 摄在众多的展品中,一根长长的木杆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这根木杆黑、绿、红三色相间,上面还有刻度尺般的横线。
狄跟飞表示,这叫圭尺,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4000多年前,陶寺遗址已经有了观象台,并被部分学者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观测遗迹,代表了陶寺时期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据悉,此次展览在良渚博物院举行,将持续至10月9日。(完)
【编辑:邢蕊】-
良渚老虎岭遗址公园开门迎客,意味着什么?
2022-07-07 -
解码三星堆里的中原文明DNA
2022-07-06 -
仰韶时代下的四川 从营盘山遗址说开去
2022-07-04 -
240余件代表性文物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
2022-07-02 -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开园 民众穿越千年体验史前陇亩生活
2022-06-29 -
贵州普定穿洞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2022-06-25 -
文明的坐标 | 陶寺观“天”
2022-06-25 -
东西问丨吉平:边疆考古为何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
2022-06-24 -
20余位在陕外籍人士走进“千宫之宫” 体验“穿越”盛唐
2022-06-23 -
四川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三星堆探秘古蜀文明 三苏祠感悟东坡文韵
2022-06-16 -
三星堆公布最新发掘成果:确认三星堆祭祀坑年代 新发现小祭祀坑群
2022-06-13 -
南佐遗址:5000年前大型宫殿建筑的神秘面纱期待被揭开
2022-06-12 -
雄安新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众考古活动
2022-06-12 -
解码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独特颜值召唤下的“诗和远方”
2022-06-12 -
“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启幕 首站走进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