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创新”磁州窑老手艺焕发新气象
中新网邯郸7月10日电(王天译 崔岩)和泥、炼泥、拉坯……10日上午,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镇纪庄村的磁州窑工作室内,34岁的磁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人赵英杰一边匀速地转着转盘,一边将黏土放在转盘上按压,几分钟时间,一只梅瓶造型的陶坯就制作成型。
出生于陶瓷世家的赵英杰,是磁州窑赵家造坊第七代传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潜心钻研制陶工艺的他很快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制瓷高手。
图为磁县磁州窑工作室内摆放的陶瓷制品。崔岩 摄“磁州窑古法技艺有72道工序,从选料、和泥、拉坯、施釉到烧制,工序繁琐,过去馒头窑烧制需要15天时间。相比古法技艺,现在一些耗费人工的环节上使用了先进的设备,实现了手工难以达到的精度,烧制时间缩短到3天。”赵英杰说,“在经典白底黑花的基础上,我们在釉色上融入金银铜铁等矿物颜料,提炼出釉下五彩,并将水墨国画元素融入其中,更具北方陶瓷文化的魅力。”
据《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磁州窑》记载,磁州窑始于北朝末期,作为著名的民间磁窑,在1500年的烧造历史中,曾长期是北方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窑场之一,以其白地黑花独特装饰艺术,在陶瓷界独树一帜。
图为磁县磁州窑工作室内摆放的陶瓷制品。崔岩 摄2006年,磁州窑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非遗传承人,赵英杰与父亲赵振宇在传承古法制陶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其父子联合研发的陶瓷加工用泥料振动筛装置、陶瓷产品内孔加工夹具装置等8项技术装置,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证书。
“作为中国制陶技艺的一部分,磁州窑应该为更多人了解、传承,让‘非遗’得到更好发展。”赵英杰说,他与身边一些制陶爱好者一同传承老技艺,如今,一同在陶瓷厂学习制陶的周边村民有60多人。
图为赵英杰在磁县磁州窑工作室为瓷坯除尘。崔岩 摄磁县讲武城镇小寨村村民张雪娇学习制陶半年了。“目前我已经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艺,能够独立完成拉坯、修坯。”张雪娇说,她很喜欢磁州窑,学成后打算创建自己的工坊,吸引越来越多人加入磁州窑文化产业中。
为打造磁州窑文化,近年来,磁县致力于保护与弘扬传统制瓷技艺,打造了磁州窑博物馆、磁州水墨园等文化和产业载体,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给磁州窑的未来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制陶工艺,除了传承古法,也要不断创新,让产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更能适应市场需求。”赵英杰说,在继承老手艺的基础上,他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创作了磁窑复兴梦、邯郸成语系列等6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北京、河南、山西等10多个省区市。(完)
【编辑:刘越】-
青海撒拉族刺绣:“刺”破传承困境 “绣”出美好生活
2022-07-08 -
逆境中“破茧成蝶” 杜富国领取大学毕业证书
2022-07-06 -
广西首部红色杂技剧《英雄虎胆》在北京上演
2022-07-03 -
“民歌大观”聚焦“孔雀之乡”云南德宏 唱响“一个美丽的地方”
2022-07-03 -
河北“非遗”传人:坚守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守艺雕刻人生
2022-06-30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2022-06-28 -
“十方:丁乙在西藏”艺术展于拉萨开幕:见证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2022-06-26 -
从琉璃世家走出来的“Z世代”女孩:在传承中创新
2022-06-25 -
河北沧州民间艺人打造刻瓷博物馆 致力非遗传承
2022-06-23 -
今日夏至丨盛夏,如约而至!
2022-06-21 -
陶艺匠人隐居云南大理 用泥土与火创作自由的当代艺术
2022-06-19 -
首届“大益国际写作奖”出炉 智利诗人塔米姆·毛林获奖
2022-06-18 -
“光与影”中触摸长城温度 百幅三晋长城摄影作品中部六省巡回展出
2022-06-15 -
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
2022-06-14 -
解码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独特颜值召唤下的“诗和远方”
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