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风综艺正流行:展示二十四节气、弘扬礼仪等
展示二十四节气 弘扬礼仪和戏曲
创新国风综艺正流行
近日,又一批有看点、有亮点的文化综艺播出。这些综艺有的以古风古韵的形式探寻节日起源,有的以新形式传播传统戏曲和传统礼乐,有的聚焦传统婚俗礼仪,有的带领观众一起感受书画中的大美山河。以传统文化、国风国潮为内核的文化类综艺层出不穷,不断地以新模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记者 师文静
传统礼仪博大精深
正在播出的文化类综艺开始聚焦中国传统礼仪、礼俗,比如《中国婚礼》《中国礼 中国乐》等。
《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聚焦不同形式的婚礼,尝试呈现各种类型的“新中式婚礼”。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苗族年轻人的传统婚礼,两个年轻人“以花定情”,需要完成订婚、过礼、结婚、回门等流程,婚礼现场的大花轿、载歌载舞的庆祝仪式以及传统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嫁娶服装等,展现了中华传统婚俗的博大精深。
《中国礼 中国乐》以“沉浸式穿越”解读礼乐文化精髓,以现代审美重新激活礼乐文化。《中国礼 中国乐》首期节目呈现的是“中华婚仪”,节目以全唐诗《袍中诗》的爱情故事开场,引出关于传统婚礼仪式的探讨。在《袍中诗》两位主角的婚礼中,演员现场演绎了“却扇”“合卺”等传统礼节,一举一动尽显中国式浪漫。同时,节目专家还科普了婚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这些礼节有的沿用至今。观众可以在节目中欣赏古代传统婚礼、当代婚礼以及与婚礼有关的服饰、礼乐等,沉浸式体验从古至今的婚礼文化。
很多传统礼俗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内核不变,传统文化中精华的礼俗文化也一直没有离开大众生活,且与时俱进。这些节目呈现和讨论这些礼俗,让观众更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唤回对礼仪的尊重。
节日节气多样化呈现
近期播出的文化综艺还以更加崭新的方式聚焦传统节日、传统节气,让观众品味古风古韵,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传统文化类综艺《古韵新声》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全景式地呈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节日,目前已播出清明节、端午节等几个重要的节日,节目呈现了传统节日的丰厚人文内涵。比如,该节目对端午节的呈现可谓别开生面。为了生动展现端午节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全国各大博物馆28件与端午节相关的文物被请上了节目,在唐赤金走龙、《金明池争标图》《儿童斗草图》等文物中,观众重新阅读古代社会生活的画卷,探寻节俗里的文化基因。更显水平的是,节目将《沧浪行》《竞渡曲》《猗兰操》等古诗词重新谱曲,歌唱端午节。节目从文物、古籍、古画、诗词里打开端午节,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专家评价,《古韵新声》兼具思想性、艺术性,是一场绵延千年、人文气韵浓郁的传统文化之旅。
此外,不少节目聚焦传统节气,比如“中国节气”系列的《谷雨奇遇记》《立夏奇遇记》,“宋韵二十四节气”的《芒种》《夏至》《小暑》等。“宋韵二十四节气”比较新颖,以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学术思想、建筑风格、礼俗文化等打开节气文化,既能品味宋韵之美,又能体会节气文化的古今流传。
二十四节气一直渗透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如今不同的文化节目以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节气之美,让节气越来越具有仪式感,唤醒大众观念里对节气的重视。同时,这些节目以国风、国潮的方式聚焦节气,既是视听享受,也是一场审美体验。
诗画戏曲流行化表达
正在播出的文化类慢综艺《书画里的中国2》,每期节目走进与书画有关的真实场景,对中国书画作鉴赏、解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带领观众寻找身边的大美山河,感受书画内外的人间传奇与烟火。有趣的是,该节目让静态的书画作品“动”起来,使之更契合当代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比如对《千里江山图》的呈现,观众可以一览江南山水的绵延起伏、烟波浩渺,镜头转接流畅自然,有效加强了画面的整体空间感。节目还还原了《潞河督运图》中各类船只在水面轻轻漂流的情形,体现出乾隆时期大运河漕运的热闹景象。
正在播出的《还有诗和远方3》由嘉宾领着观众在旅途中领略浙江诗画山水的魅力。节目将陆续到缙云、仙居等地,继续挖掘山水人文的广度和深度。从“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到朱熹笔下的“地气尽垂于此”,景色与文化相互交融,描绘出诗意、美好与活力。
正在播出的《戏宇宙》以“戏曲+”为创演原则,每期节目中,由三组创演人通过外景探访戏曲名角、戏曲匠人等,汲取灵感,融入潮流元素进行文艺创作。首期节目中,昆曲组合、武术演员、说唱歌手等创演人去拜访和请教京剧、豫剧、川剧名家,然后围绕“家国”主题进行文艺创作,呈现独特的舞台表演。
综观正在播出的文化类综艺,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节目的观赏性、艺术性和创意性越来越强,不断地打破审美的天花板。舞台高科技的运用,可以美感十足地还原历史场景,且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一期节目就可以在古今自由穿梭,讲好跨越千年的故事。同时,这些节目创意性更具奇思妙想,让礼俗、节日、节气、书画、戏曲等以崭新的方式呈现出来,符合当下观众的接受方式,又引领传统美学时尚、国风时尚,让观众沐浴在传统之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编辑:王诗尧】
-
评论:疗治“娘炮”审美,需顺应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
2022-07-10 -
《康熙王朝》导演陈家林病逝 享年79岁
2022-07-09 -
文艺回归 上海多家剧场“大幕重启”
2022-07-09 -
天津为非遗技艺留下珍贵记忆标本
2022-07-09 -
山西面向全球征集“文化记忆”
2022-07-08 -
音乐剧《鹤之爱》带观众领略契丹文化
2022-07-05 -
音综层出不穷,为什么是它掌握“流量密码”?
2022-07-05 -
《中国电影报道》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特别节目“在一起”开播
2022-07-04 -
胡同深处有剧场
2022-07-04 -
仰韶时代下的四川 从营盘山遗址说开去
2022-07-04 -
探案类综艺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2022-07-03 -
2022“二安”文化旅游节启幕 邀民众共赏“大宋风华”
2022-07-03 -
探案类综艺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2022-07-03 -
北京办理文物市场行政执法“第一案” 涉案青铜器系西周和春秋时期文物
2022-07-01 -
《战至巅峰》教练久哲:电竞的残酷是真的
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