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纪千年》出版 全面展示宁波港城发展史
新华社太原6月14日电 题:包粽子 绣香囊 端午民俗“潮”起来
新华社记者李紫薇
粽子好吃,怎么包?
香囊精美,怎么绣?
古人端午节还有啥活动?
今年端午节假期,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火了;在民众的积极参与中,传统习俗走出纸面,活了。
6月13日,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的志愿者正在教游客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李紫薇 摄
“拇指和食指把粽叶卷出一个小窝,在窝里放糯米,一定卷紧,防止漏米。”端午节前一天,山西省太原市太山博物馆内,在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二年级小学生丁睿怡和她的妹妹正认真地包着粽子。远处传来轻柔的音乐和解说:“甜甜的粽子满含淡淡的忧伤,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6月13日,游客在太山博物馆内绣香囊。新华社记者 李紫薇 摄
当天,姐妹俩还在太山博物馆体验了端阳茶会、绣香囊、编五色绳、画彩蛋、用雄黄粉画额。丁睿怡的妈妈说,以前孩子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停留在课本上,只有体验一圈,才能“刻在脑子里”,这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她们已经连续两年在端午节参与民俗体验活动了。
6月13日,太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小朋友用雄黄粉画额。(受访者供图)
提起传统技艺和习俗,大家一度认为它们守旧难懂,便敬而远之。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副馆长崔晓东说:“表现形式要更加灵活,让大家在游玩中了解传统技艺和习俗,这是文博机构和文旅行业应该认真去做的事情。”
端午节期间,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将端午民俗和非遗手工技艺相结合,带游客感受碑刻传拓非遗技艺,让他们自己拓印石碑,并装裱起来。记者边采访边体验,古朴的房间、古典的音乐、早就备好的专业工具、老师耐心的讲解,让操作传统技艺成了舒服的经历,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6月12日,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内,游客正在听老师讲解传拓技艺。新华社记者 李紫薇 摄
“民俗活动现在成了太山博物馆的一张名片,我们甚至实现了‘以活动养活动’。”太山博物馆馆长张志敏介绍道,关键是博物馆要精心设计和服务,让游客对于传统文化有良好体验。太山博物馆将各个节日的传统民俗设计成有趣真实、能参与互动的民俗活动后,文化传播效果很好,客流量也大大上涨,门票收入在几年内翻了好几番。
6月13日,青林正在让游客体验沐兰汤。新华社记者 李紫薇 摄
传统文化和礼仪从业者青林和她的团队也忙得不可开交。她们受邀为多个景区的游客表演端午祭祀、沐兰汤、画额、端阳茶会等传统习俗,将停留在壁画、史料和文物上的场景复原,还专门给观众留了互动和体验的环节。而就在数年前,她们的活动还引人侧目。
“从业多年来,我能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感兴趣。”青林说。
【编辑:房家梁】-
“酒歌——中国酒文化展”广州举办 254件套藏品亮相
2021-12-25 -
海南省博物馆获赠32件珍贵“琼式家具”
2021-12-25 -
湖北襄阳贞元博物馆开馆 展出藏品500余件
2021-12-25 -
中华吉祥文化特展亮相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2021-12-25 -
沈阳博物馆开馆 国家一级文物“新乐太阳鸟”等珍贵文物亮相
2021-12-25 -
中国首个以辽河流域地域文化为主题展览在沈阳开展
2021-12-25 -
“酒歌——中国酒文化展”广州举办 254件套藏品亮相
2021-12-25 -
中华吉祥文化特展亮相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2021-12-22 -
湖北襄阳贞元博物馆开馆 展出藏品500余件
2021-12-22 -
沈阳博物馆开馆 国家一级文物“新乐太阳鸟”等珍贵文物亮相
2021-12-22 -
重庆首个“三线建设”历史博物馆落地大足 民众可免费游览
2021-12-21 -
浙江慈溪龙山:高质量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2021-12-21 -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开馆
2021-12-21 -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开馆
2021-12-21 -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开馆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