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伙伴”敦煌探“Z时代”下“文化+科技”新交流
中新网甘肃敦煌9月25日电 (闫姣 丁思 李亚龙)随着“Z时代”的定义,不少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关注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也需与时俱进,迎接新业态,探索新路径,以更好地促进“丝路伙伴”民心相通。
24日至26日,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于甘肃敦煌市举办。在其分项活动“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上,业界人士各抒己见,为新时代下“一带一路”的交流合作建言献策。
图为甘肃“一会一节”期间,“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在论坛上,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埃里克·阿希莫夫表示,受疫情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积极探索新方式、新形式,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举办艺术节、竞赛、展览、论坛、学术会议等各类文化活动。
“当下,全球的文化消费都面对一个叫‘Z时代’的新消费群体,我们讨论新时代‘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时,也要考虑‘Z时代’的出现带给我们制定文化交流策略时需考虑得更多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意娜说,这一代人“活在网上”,且品牌意识与口碑意识增强,所以未来与互联网深度结合是大势所趋,也要通过他们的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文化品牌加速重构和传播。
图为甘肃“一会一节”期间,位于敦煌的天水市展馆中,民众观赏文创产品。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在意娜看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也在迎新业态,其中,文化新业态将逐渐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贸易等方式参与到未来的文化交流中。
意娜表示,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必然需要探索新的实施路径。比如,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具体策略方面,要积极破圈,利用互联网工具,在制作、传播、获取和消费全领域善用“文化+科技”,保证产品的艺术感、精致感和启发性,并展示出对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尊重,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共鸣和亲切感。(完)
【编辑:陈文韬】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70余种丝路民族乐器在甘肃敦煌演绎《玄奘西行》
2021-09-24 -
融汇古今的独特魅力!时隔70年,故宫敦煌再重逢
2021-09-18 -
敦煌特展亮相故宫午门 三大复原窟再现盛况
2021-09-17 -
《大禹治水》被搬上舞台:原创陇剧讲述“黄河故事”
2021-09-17 -
专家支招甘肃长城资源合理利用 吁突出使命感促文旅融合
2021-09-14 -
《敦煌奇幻旅行记》出版 打破儿童文学与科普界限
2021-09-14 -
“敦煌女儿”常沙娜联袂景泰蓝大师钟连盛推新作《世纪华章》
2021-09-06 -
千年飞天跨界“出圈” 国潮敦煌“对味”Z世代
2021-09-03 -
“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成立
2021-09-02 -
坚守榆林窟:父子巡窟遇狼嚎 夫妻“合壁”说敦煌
2021-08-31 -
从1.0到4.0 博物馆文化借助跨界文创不断破圈走近大众
2021-08-29 -
话剧《八步沙》再创排:反映治沙艰辛经历与甘肃生态变化
2021-08-25 -
来拍照还是来看展?沉浸式展览让你“沉浸”了吗
2021-08-24 -
通过舞蹈展现刚柔并济战胜困难的力量
2021-08-19 -
《敦煌研究》40载百家争鸣刊新成果 引国际敦煌学向深向广发展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