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下的“非遗小院”:非遗传承在身边
中新网忻州10月21日电 (杨静)“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分散于村村落落,有很多项目因无人知晓导致后继无人。”21日,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文旅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尹永刚告诉记者,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这座代县的“非遗小院”将当地非遗项目聚集在一起,使其有了集中展示的地方,让更多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下,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当地非遗项目繁多,不仅有峨口挠阁、雁门民居营造技艺、上阳花社火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泥塑、砖雕、剪纸、戏曲等传统技艺也异彩纷呈。
雁绣坊内妇女们正在工作。杨静 摄尹永刚介绍,代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6项,以前分散于各村落,很多项目人们都没有听过。2018年3月,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开始筹建,雁门民居营造技艺、代县雁绣、代县剪纸16家非遗项目入驻小院。
2018年7月21日,山西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代县雁门关开幕。“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7天接待20余万游览者,当地非遗被更多人知晓。”尹永刚说。
高凤兰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县雁绣的传承人。代县雁绣以雁门关地区民间传统手工真丝刺绣为基础,同时吸收苏绣精华,融书法、绘画、刺绣艺术为一体,是北方晋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妇女们的刺绣作品。杨静 摄高凤兰说,没有展示的固定场地,很多愿意学习的农村妇女家庭困难,有的甚至连购买针线和底图的钱都凑不够。“现在我们集中展示学习都在非遗展览中心的‘雁绣坊’内,很多参观者对我们的作品感兴趣,还有人专门来绣坊学习。”
2016年以来,代县妇联、人社局、劳动就业局等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线下培训,共计90余期,受训妇女6000余人。其中,“雁绣坊”免费培训学员2000人次。目前,“雁绣坊”已被当地确定为妇女创业就业基地,致力于传承和开发雁绣传统文化。
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县雁绣的传承人高凤兰正在进行刺绣。杨静 摄“展馆前3年不收取任何费用。”尹永刚告诉记者,除搭建非遗展示平台,帮助非遗走出去,当地文旅部门还出资带领各非遗项目传承人前往北京等地进行宣传、销售非遗产品。
“每年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已成为游客来代县旅游的固定‘打卡点’。”尹永刚说,“非遗小院”现在已经成为民众了解代县文化的一道重要窗口。(完)
【编辑:姜雨薇】-
17个省市非遗传承人在河北共研非遗传承发展
2021-10-18 -
我国的历史文化保留在城乡各地 如何加强保护传承
2021-10-03 -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新书发布
2021-09-28 -
文化遗产数字化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2021-09-28 -
古城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1-08-31 -
北京鼓励“京西稻作文化系统”等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1-08-13 -
以人为本,守护文化遗产
2021-08-10 -
北京将分批次公布保护名录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2021-08-03 -
一张纸能否经得起“千疮百孔”的考验?看这位手艺人如何纸上“飞针走线”
2021-07-24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拉开帷幕 亮点有哪些?
2021-07-16 -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1-06-30 -
《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讲好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
2021-06-17 -
剪纸作品与辽博馆藏瓷器文物“组团”展出让文物“活起来”
2021-06-17 -
第二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发布
2021-06-17 -
“非遗中的红色资源”寻访活动在江西启动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