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曾叫奉天殿?纪录片揭秘紫禁城往事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上官云)从银杏到下雪,最近,凭借着堪比“大片”的景致,故宫时不时就在网上刷一次屏。
四季更替、风霜雨雪……正在播出的12集大型纪录片《紫禁城》同样颇受关注,在讲述历史知识的同时,揭秘了故宫的建筑之美、文物之美。
纪录片《紫禁城》海报。剧组供图红墙、金瓦,映照着历史的尘埃。古老的紫禁城,经历过什么?
紫禁城的由来
《紫禁城》讲述的故事,由一幅画开启。在文物《皇都积胜图》中,记录了大明都城南到卢沟桥北达居庸关之间,以及彼时北京百姓的生活。
其中,在白云之下的宫殿显得有些神秘。在万历《会典》中,它拥有了一个名字——紫禁城。
它的由来,与明成祖朱棣有关。结合明朝当时的情况,他决定迁都,心仪的都城,便是他的燕王封地所在——曾经的元大都。一场浩浩荡荡的建筑工程就此开始。
如今,北京城能见到元大都遗迹的地方并不多,但故宫仍能寻找到元大内的痕迹。比如断虹桥,根据专家对雕刻风格的推测,其应该为元大内留存。
太和殿,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早前叫“奉天殿”,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奉天殿“原旧广三十丈深十五丈云。”
图片来源:纪录片《紫禁城》视频截图御花园,明代称“宫后苑”,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神武门,明初称玄武门,现仍为明初建筑构架,东西六宫,是后妃居住休息之所。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八大作”
紫禁城的营建,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片中提到,在建造紫禁城最初的十五年间,总共有上百万来自各地的工匠和民夫先后参与。
比如工匠蒯祥。在紫禁城营建之初,他并不是重要的设计者,但却成为了紫禁城诞生的见证者,多年后,蒯祥官至工部侍郎,成为紫禁城几次重修乃至北京城修缮的主持者。
那个时代,建造宫殿的大部分工匠不可能被载入史书。正因如此,我们无从知道他们的名字和故事。然而,能工巧匠们依然可以凭借另一种形式,被今人了解。
中国古代的宫殿,每一片砖瓦、石块都是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有一些还要刻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名字,以便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准确追责。
图片来源:纪录片《紫禁城》截图打破时空的禁锢,这些刻有名字的砖块,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六百年来的铸造者,鲜活地站在大家面前。
此外,营建北京宫城时,形成了一套严格形制的传统宫殿建筑施工技艺,被称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行内俗称八大作。土作、石作……八大作的技艺造就了紫禁城,也流传至今。
越来越鲜活的紫禁城
走过漫长的岁月,古老的紫禁城积淀着历史与文化。
从1421年朱棣入主紫禁城开始,到1924年清宣统皇帝溥仪被请出宫,它做了503年的皇家私宅。1925年,它有了一个新名字——故宫博物院。
直至北京和平解放和新中国成立,紫禁城最终迎来新生。1987年,故宫以明清皇家宫殿的名称正式入选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博物院正是国家保护传承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如今,古建修缮、文物修复、还有一个个热门展览……古老的宫殿正在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可亲可感。
保存着众多珍贵文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紫禁城的文化内涵,早已超越了六百年的时空。(完)
【编辑:苏亦瑜】-
故宫博物院造办处遗址考古发掘最大磉墩或将复原明大殿
2021-11-12 -
紫禁城内最大面积考古揭秘 造办处下发现明“大殿”
2021-11-12 -
紫禁城内最大面积考古揭秘 造办处下发现明“大殿”
2021-11-11 -
沈阳故宫一楼一阁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打造地区文旅品牌
2021-11-06 -
沈阳故宫一楼一阁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打造地区文旅品牌
2021-11-06 -
沈阳故宫一楼一阁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打造地区文旅品牌
2021-11-06 -
文保如何走出“小马拉大车”困境?要有全方位人才保障
2021-11-05 -
我在故宫的屋顶上“考古”
2021-10-26 -
美食纪录片如何讲好“干饭人”的故事?
2021-10-26 -
大型系列纪录片《紫禁城》全景呈现大历史视角六百年
2021-10-23 -
沈阳故宫博物院品牌电台上线 带领听众云游“一宫两陵”
2021-10-19 -
美食纪录片扎堆,我们为何迷恋“吃饭”这件小事
2021-10-19 -
“一代天娇——红线女”纪实影像展在广州启动
2021-10-18 -
新书带领孩子在二十四节气中“折出故宫”
2021-10-16 -
《故宫里的大怪兽之洞光宝石的秘密》:现象级原创的光影重启
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