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之最”先秦佚籍揭示战国时代所认识的天人体系
长篇战国竹书《五纪》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五纪》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 制图:冯晓瑜
本报北京12月16日专电(驻京记者李扬)战国时期的人们对人体结构有着怎样的认知?又是如何构建宇宙体系的?16日,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其中收录的长篇战国竹书《五纪》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
据介绍,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凡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 《五纪》将星辰历象与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天神地祇所司所掌一一相配,而更大篇幅则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涉及树设邦国、礼仪祭祀、人伦德行、土工百物、兵戎战事、生育繁衍、人体疾祟等各个方面。全篇构建了宏大而复杂的天人体系,可说是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认识的综合与总结。
《五纪》篇涉及《尔雅》所载斗建十二月名、二十八宿,也涉及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内容。该篇始论历数,终归人事,规模宏大,结构严整,层次丰富,意蕴浩繁,对于古代天文历数、国家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发现的一篇关于先秦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文献。《五纪》篇的刊布,将为先秦史学界提供一篇重要的思想文献,也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古代天人观念提供宝贵的出土文献资料。
发布会上,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西书局社长秦志华介绍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的编辑、出版情况。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四位青年教师马楠、贾连翔、石小力、程浩对简文内容进行了解读。
“清华简”于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在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的相继带领下,整理报告目前已顺利出版十一辑,整理团队也逐渐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整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得到学界广泛赞誉,也受到海外汉学界高度重视。
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表示,清华简整理研究已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中心团队将克服困难,保证每年一辑的整理出版进度,不负社会与学术界的期待。
【编辑:刘欢】-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发布 长篇佚籍发现战国时代宏大复杂天人体系
2021-12-18 -
“祝大年艺术作品展”举行 清华艺博命名“祝大年厅”
2021-12-09 -
“祝大年艺术作品展”举行 清华艺博命名“祝大年厅”
2021-12-08 -
“祝大年艺术作品展”举行 清华艺博命名“祝大年厅”
2021-12-08 -
“祝大年艺术作品展”举行 清华艺博命名“祝大年厅”
2021-12-08 -
“祝大年艺术作品展”举行 清华艺博命名“祝大年厅”
2021-12-08 -
专家谈文艺作品侵权问题:将加大损害赔偿力度
2021-11-02 -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将制定,为什么要这么做?
2021-11-02 -
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2021-08-28 -
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开始报名 学者:让东方元素被国际接受
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