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元宵节 | 民艺传承
典籍里的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Classical Books
元宵节到了!作为我国历史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历经千年,元宵节都是热闹、美好、喜庆的节日。今天,让我们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带您一起透过古籍、诗歌与绘画,穿越历史,揭开时光里的元宵节的面纱,一睹那明媚的模样。
农历一月就是正月,也叫元月,就是一年中的头一个月的意思;“宵”则是夜晚的意思。“元宵”的字面意思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正月十五了。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在《史记·封禅书》记载中:“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坛旁”,说的是祭祀“泰一”的事情。“泰一”又称“泰乙”、“太一”或“太乙”,被认为是天神中的最尊贵者。汉武帝敬畏神仙,因此对祭祀泰一非常重视。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祭祀泰一的活动非常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进行祭祀,由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到了东汉,汉明帝刘庄是个佛教徒,他下旨在每年正月十五,在宫殿与寺院中燃灯,表示敬拜。于是,这样的日子成为一个“节日”,而“燃灯”也演变为大众的赏灯活动了。灯,成了元宵节的主角。
到了唐朝,受到道教的影响,元宵节又叫做“上元节”,和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农历十月十五的“下元节”相对应。相比前朝,唐朝对元宵节的庆祝更为声势浩大。
元宵节一直流传于世,盛况有增无减,直到如今。
元宵节赏灯,是传统习俗,那么,古人是如何赏灯的呢?
东晋简文帝《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用豪迈奔放的笔触,描绘了灯日的盛况。《艺文类聚》第八十卷记载同一时期的元宵节——“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
唐代诗人苏道味《正月十五夜》一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赏灯观灯是元宵节必备的活动,唐代崔液的《上元夜六首·其一》就写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李商隐则在《观灯乐行》中描绘了众人争相出门,看灯游玩的景象:“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将元宵之夜描绘得璀璨如白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赏灯观灯的活动持续多日,在明嘉靖时期的《萧山县志》中记载:“上元,邑市通衢采松竹结棚张灯。十三日试灯,十八日收灯,行游五日而罢。不能如此,皆以为不丰之兆。”——需要游行五天,不然来年收成不好。可见对元宵灯会的重视。
皇帝虽然在深宫之中,不与市民一同欢度,但宫中官员把市井的元宵活动“搬”到宫中,“演出”一场闹市元宵灯会,让皇帝与后妃们感受节日的气氛。在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绘画——《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可以看到,皇帝朱见深在元宵节赏灯、看戏、放爆竹等场景。向我们展现了,皇帝也爱过元宵节的有趣图景。
清朝皇帝也爱过元宵节,这幅宫廷画师绘制的《乾隆帝元宵行乐图》,则体现了乾隆皇帝与家人,在元宵节的宫中,高悬灯笼、看戏玩耍的场面。
在《红楼梦》五十四回,借凤姐儿之口,说出元宵佳节赏灯喝酒的热闹景象——“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
《隋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可见活动繁多。
元宵节还有拔河的活动,当时也叫“牵钩”。在《封氏闻见记》中描述了唐代元宵节拔河的情形:“两钩齐挽,大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缺者为输,名曰拔河”。
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当时的人们,不仅赏灯,还有各类杂耍表演、踢球爬竿、歌舞升平。
“猜灯谜”是宋代在元宵节中加入的一项活动。每逢元宵节,就有写在纸条上、贴在灯上供人猜的谜语,深受大家的喜爱。《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唐朝的元宵节美食是面蚕。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这在宋朝也有流传。是一种类似蚕形的面食。
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
宋代吕原明的《岁时杂记》中记载:“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宋代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写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这里写到的圆子,和现在吃的元宵十分类似。而团圆的意境,也古今相同。
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汤圆”来称呼这种节令美食。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记录了其做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的元宵美食,有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符曾写的《上元竹枝词》有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里说的滴粉,是当时大名鼎鼎的美食滴粉元宵。
元宵节是“放飞自我”的节日。唐代刘肃在《大唐新语》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在唐朝首都长安城,宵禁是严格实施的。但在元宵节前后共三天里,却没有宵禁,方便大众赏灯,是为“放夜”。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商贩仆役,无不熙熙攘攘、比肩继踵,赏灯出游、昼夜狂欢,热闹非凡。
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
据说明朝官员一年有40多天假期,而四分之一,都给了元宵节,太让现代打工人羡慕了!那时的元宵灯会,一办就是十天。《帝京景物略》记载,从正月初八到十八,都能看到灯会,可见明朝人对灯的热爱。
元宵节也是我国的“情人节”,北宋词人欧阳修《生查子》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中写有:“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所描写的,都是元宵节的情愫。而传统戏曲中,也不乏元宵灯会一见钟情的戏码。
这是因为,元宵节期间,没有宵禁、没有禁忌。原本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也可以出门,游览灯会盛况,才子佳人金风玉露一相逢,就造成了许多佳话,碰撞出许多火花。
除了有情人相见,元宵节还有祛病和求子的“功效”。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民风一》写道:“元宵游灯市,……走桥摸钉,祛百病”。这里说的“走桥”表示走较远的路,达到健身的目的;摸钉则是摸门钉,钉与“丁”同音,表达给家里添丁的祈愿。
通过略略查阅典籍,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带您穿越千年,感受元宵节的“前世今生”。今年的元宵节,您准备怎么过?有哪些习俗,会和古人一样呢?让我们对着圆月,致敬古人,致敬传统!
亲爱的朋友
典籍里的元宵节,就分享到这里
说起元宵节,你会想起什么?
和我们分享那些难忘的故事吧!
留言区见!
请继续关注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的新华号“民艺传承”
一起看见中国文化的魅力
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撰文 | 王薇
来源: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的新华号“民艺传承”
【编辑:陈文韬】-
新疆:天山南北“闹”元宵 民俗荟萃年味浓
2022-02-22 -
元宵节是如何成为“中国式狂欢节”的
2022-02-22 -
元宵佳节月圆夜 赏灯游园灯如昼
2022-02-22 -
【网络中国节·元宵】年俗日记:元宵节的传说
2022-02-22 -
正月十五 闹元宵
2022-02-22 -
古代版“情人节”竟是?不是你想的那个!
2022-02-22 -
元宵夜,如何消得此良辰
2022-02-22 -
新疆:天山南北“闹”元宵 民俗荟萃年味浓
2022-02-22 -
古代版“情人节”竟是?不是你想的那个!
2022-02-22 -
元宵夜,如何消得此良辰
2022-02-22 -
戏曲名家齐聚这场晚会,跨界混搭演绎国风新曲
2022-02-21 -
【网络中国节·元宵】年俗日记:元宵节的传说
2022-02-21 -
元宵夜,如何消得此良辰
2022-02-21 -
古代版“情人节”竟是?不是你想的那个!
2022-02-21 -
新疆:天山南北“闹”元宵 民俗荟萃年味浓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