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在云南连线拉美,穿越疫情的文学对话

时间:2022-03-09 11:19: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3月9日电 题:在云南连线拉美,穿越疫情的文学对话

作者 刘丽慧

2022年被认为是“拉美文学爆炸”发生60周年,中国作家应该如何从拉美文学中继续汲取营养?3月8日,在中国云南春城昆明,持续两天的第三届大益国际(拉美)写作营圆满落幕。在特殊的疫情形势下,四位中国作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连线四位拉美作家,延续中国文学和拉美文学的交流与碰撞。

本届活动由大益文学院、聂鲁达基金会、中国作家网、昆明作家协会联合主办。视频连线中,智利短篇小说作家帕丽斯·哈切、智利诗人塔米姆·毛林、秘鲁小说家里卡多·苏马拉维亚、墨西哥小说家胡里安·赫伯特,和中国作家学群、杨袭、巫昂、何小竹,以“疫情影响下的文学写作”为主题,分组进行了四场研讨活动——《疫情给文学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写作越来越“小”了吗?》《语言、传统、故乡——我们为何写作?》《背叛、传承——什么是拉美文学的遗产?》。八位作家畅所欲言,分享、交流个人创作中的独特经验,探讨后疫情时代文学创作的担当与去向、故乡与身份、文化与传承等一系列重要文学议题。

在云南连线拉美,穿越疫情的文学对话图为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致辞。主办方供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文学爆炸”这一独特文学现象席卷世界文坛,一大批卓越的拉美文学作家、作品相继涌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卡洛斯·富恩特斯、胡安·鲁尔福等拉美文坛巨擘对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一波巨变,中国“寻根文学”“先锋文学”自此开启非凡之旅。值得注意的是,彼时的中国西南边陲,云南人民出版社开始耗时15年陆续出版“拉美文学丛书”,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的重大事件。

“拉美文学的方法论、语言、思想、观念等几乎再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影响至今未泯。”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表示,本届大益国际写作营正是要将过去和现在的拉美文学和拉美作家再次推入中国文学现场,推到中国作家面前,深度探讨当今中国文学与拉美文学的关系,思考中国作家还能从丰厚的拉美文学身上汲取什么样的营养,产出什么样的文学。

文学交流向来被视为中拉友谊的重要内容。视频连线中,智利聂鲁达基金会执行主席费尔南多·萨艾思·加西亚介绍,作为拉美国家之一的智利,和中国的文学交流可以追溯到智利诗人聂鲁达和中国诗人艾青的交往,“两位诗人的交往,奠定了智利和中国诗歌交流的基础。大益国际写作营则是这一传统的接力,它加深我们的文学联系,让我们的友谊从文学再出发。”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则表示,本届国际写作营无疑为太平洋两岸的作家架起一座文化之桥,促进互相交流、有益对话。

这是大益国际写作营第三次以民间身份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2017年6月,为期16天的首届大益国际写作营在法国尼姆市普尔斯小镇举办,共有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六位作家参与。2018年9月,第二届大益国际写作营在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与西班牙的十位作家就两国文化和文学进行面对面“无障碍”对话,在唐·吉诃德的故乡,为更多中国作家走向世界埋下种子。(完)

【编辑:王诗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