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走进世界遗产,我们都是少年
青年是国家事业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使命和担当,承载着强国新征程的前途和命运。在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不可忽视;文化的血脉赓续、精神的弘扬传承,融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基因密码中,代代永续,绵延不绝。
——————————
我长期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中工作,深刻地感受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传承的对象是当代和未来。而青年,正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时,感受最深的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古老的紫禁城、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古老与年轻,不再是沟壑相隔、遥遥相望,而是爱敬相融、携手同行。沟通两者之间的一股重要力量,也包括《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年轻态节目的助力。这些节目打开了我们和年轻人对话的通道,让他们开始关注故宫、走近故宫、享受故宫文化、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故宫只是中国众多世界遗产中的一员,广袤中华大地上还遍布着熠熠生辉的遗产宝库,它们也需要被关注、被发掘、被认知和被理解。可喜的是,在今天,年轻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蓬勃奔涌。
让更多的年轻人透过世界遗产这扇窗口,了解、认识、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成为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是时代交给遗产工作者的命题,也是我们必须践行的时代使命。
摆脱“高冷范儿”,做文化创新者
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要让世界遗产融入民众的现实生活,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世界遗产以鲜活的文化姿态走向世界。为了这个愿景,几十年来我在各地中学和大学校园巡回演讲了数百场,写作了70多本书。但是,传播面到底有多大?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一上线就有9000万人次的观看量,我们需要以多种形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下决心通过《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聚焦世界文化遗产传承的原因——以适应时代更新的信息技术和形式,来做面向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文化传播。
世界遗产因其历史厚重性和专业门槛高而鲜为人知,又因其所凝结的突出价值和独特地位而亟待为人所知。如何使世界遗产摆脱曲高和寡的“高冷范儿”,在知识输出和大众理解之间建立桥梁,在历史追溯和当代需求之间建立联结?这需要有立意、有创新。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一是“纪实”,即脚踏实地地行走、交流、探访、体验和实践,深入各具特色和价值的遗产地,真实地展示遗产地的景观奇绝,生动地呈现人文图景,原本地揭示历史秘境,思辨地探讨当下发展。
二是“互动”,通过互动来拉近与纪实对象的心理距离,也就拉近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纪实对象包括世遗守望者、历史揭秘者、考古发掘者、慕名旅游者、幸福居住者等多种群体。
三是“综艺”,学术知识如何表达,互动过程如何切入,怎么能让世界遗产可观、可读、可赏、可品。我们通过棚内演绎、户外交流、互动参与、沉浸体验和科技植入等综合艺术形态,构建能吸引新时代年轻观众的语态语境。
我们知道,今天的年轻人有自己的知识储备、思考方式、思维特点和信息获取渠道,他们早已不满足于灌输和教科书式的说教。所以,我们要开启的是他们遨游在世界遗产中的文化趣旅、哲旅和新旅。
激发世界遗产的青春力
事实上,世界遗产领域一直都关注年轻群体及相关话题。自1995年开始,每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期举办一次世界遗产青年论坛,聚焦年轻人的关注和思考。面向全球的世界遗产教育项目、志愿者项目和各类奖项设置,也都将年轻人作为主要目标群体之一,开展活动,总结经验,推荐做法。
鉴于此,我们把遗产向导组合设定为“万里少年团”。一方面,面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我们有着“我们都是少年”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考虑到各成员的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为了让代际间的对话有增强共鸣的契机,我们鼓励年轻人用自己的视角表达对世界遗产的看法,也为世界遗产文化的话题传播带来更多可能。
同时,我们策划了一些兼具大众参与性、文化仪式感、艺术表现力的事件。比如,洛阳的“五朝华服复原秀”、景德镇的“瓷之宇宙展”、扬州的“多米诺骨牌大运河”,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时尚的视角、创新与匠意的结合和现代装置的呈现;安阳殷墟的无人机表演、周口店的隔空“对话北京人”、观看北京中轴线的升旗仪式,将世界遗产精神转化为致敬当代、致敬人类、致敬各行各业奋斗的人们。这些激发好奇心、表现青春力的破圈表达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投向此处,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勃勃生命力。
世遗的烟火气与美学力
世界遗产不仅有古代的,还有现代的、当代的,它不是凝固在一个历史阶段,而是经过历代传承;世界遗产的价值要素不仅有物质层面,还有与之互为表里的非物质层面;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很多文物工作者和当地民众,为这些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热爱。
所有这些,都让世界遗产富有“烟火气”,呈现出最为鲜活的一面。所以,我们走进了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市井生活,挖掘世界遗产中的生活方式,探寻遗产原生地的前世今生,唤醒内心深处的共鸣;还走进了世界遗产保护者的工作生活日常,展示他们在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上的家国情怀、弘扬守土有责和大国工匠的精神。
每一处遗产都有独特的美,从美学的角度发现遗产,全方位地透过“美”来呈现中华大地的多彩景观和中华文化的魅力无穷,正契合于文化传承正青春的寓意。武夷山的森林交响音乐会、庐山的诗词大会……文化遗产既诉说着中国人至善至美、至真至美的朴素情感,也承载着我们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寄托。
我们通过行走、追寻和求索,呈现中国独特的景观和历史文化脉络,讲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找和守望中华文化根脉的故事,彰显自古以来的文化精神,勾连历史与现实的价值,关注当下的文化表达。
放眼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孕育了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充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涵养当代青年优秀品质的土壤和源泉。
我们以积极主动的传播动能,让观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共情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认知、了解、感悟、喜爱和传承的演进中,深刻体会中国特色,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产生绵延的爱国动力。
(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单霁翔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卞立群】
-
沈阳故宫将院藏文物元素融入文创口罩 让人们戴出文化范儿
2022-03-11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创新创造活力
2022-03-08 -
两会直通车:从艺术相遇到人文相知 “国潮热”何以持续升温?
2022-03-04 -
河南卫视“文化IP产业”何以火爆出圈?
2022-03-03 -
看看古人都有哪些御寒神器
2022-03-02 -
“四季礼赞——中国故宫摄影和日本插花艺术展”在东京开幕
2022-03-02 -
沈阳故宫以近60件院藏文物展示古人面对寒冷的解决方案
2022-03-01 -
传统文化如何讲述“何以中国”?
2022-03-01 -
130余件珍贵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2022-02-22 -
故宫博物院为孩子们献开学礼《了不起的故宫宝贝》
2022-02-22 -
当故宫遇见雪 人间胜景现文化温度
2022-02-22 -
故宫博物院为孩子们献开学礼《了不起的故宫宝贝》
2022-02-22 -
130余件珍贵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2022-02-22 -
130余件珍贵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2022-02-21 -
130余件珍贵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