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代诗人实现生命对接
本报电 (记者张鹏禹)诗佛王维为何从儒学转向佛学,在入世出世之间,他如何应对内心的困厄?从一介布衣到朝堂重臣,韩愈如何从边缘走向中心,发出自己的声音?白居易的人生是否如他所说的“知足保和”那样淡然超群?近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的随笔集《唐代五诗人》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书凝结了张炜20多年来研习古诗的结晶,择取王维、韩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隐5位唐代重要诗人,从历史、哲学、诗学、美学、文学史和写作的角度,深入他们的精神与艺术世界,让每一位诗人在文本中复活。
在张炜看来,人性决定诗性。诗人的道德感、价值观、身份和立场,构成了他们的创作基础。如论及韩愈时,张炜指出,“韩愈的急切、痛快和好辩,使他在对待一切事物,无论是情与景、人与事,都一概全力以赴,兴致勃发。他在阐述事物的过程中一直‘加速度’,有一种决战的姿态。”“为了完成这种超常的表达,他必要寻找抵达极境的一些词语,于是也就有了新奇的造句方式,无论是比喻还是描述,都要浓烈深切,绝不会浅浅划过。”论及李商隐的无题诗时,则认为“这些辞章由于别具一格的果断、痛哀、敏捷和锐利,从而免除了同类诗章的感伤与呻吟。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呻吟之声,在李商隐这里殊为少见。”
从《读〈诗经〉》《〈楚辞〉笔记》《陶渊明的遗产》《也说李白与杜甫》《斑斓志》,到《唐代五诗人》,张炜完成了个人的古典诗学体系。正如论者所言,真正的诗学应是一种生命的对接,而不单是字面的诠释。张炜重视挖掘个体生命的复杂品质,让每个论题得以直取本源。 【编辑:上官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什么是真正的断舍离
2022-03-16 -
七旬匠师的坚守:拓古传今留存历史“光影”
2022-03-13 -
自媒体上的考古圈亮点十足
2022-03-13 -
浙江手艺人“学艺”周年记:愿非遗“纳新”守传承
2022-03-11 -
不挑战人性,便是一种慈悲
2022-03-08 -
张炜深度解析“唐代五诗人”
2022-02-26 -
对文学故乡的描摹与展望
2022-02-23 -
文学是个超时空机器
2022-02-22 -
茅奖作家张炜最新随笔集解析“唐代五诗人”生命际遇
2022-02-22 -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里的“时间美”
2022-02-22 -
品读古人的诗词炼字艺术
2022-02-22 -
宁夏非遗艺人:痴醉剪纸间
2022-02-22 -
茅奖作家张炜最新随笔集解析“唐代五诗人”生命际遇
2022-02-22 -
茅奖作家张炜最新随笔集解析“唐代五诗人”生命际遇
2022-02-21 -
宁夏非遗艺人:痴醉剪纸间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