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起来”的甘肃非遗,离“火起来”还有多远?
中新网兰州3月30日电 (记者 刘玉桃)近日,兰州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招生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甘肃作为非遗资源大省,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努力下,非遗“活态”传承成果遍地开花,但由于传承方式单一、闭塞,并不被大多数年轻人所熟知,此次非遗从民间走进高校殿堂,进入年轻人的视野,能否使“活起来”的非遗“火起来”?
据介绍,该校非遗专业将于今年9月招生,此专业是甘肃省首家非遗保护本科专业,也是西北唯一的非遗保护本科专业。
图为外国留学生学习牛肉面的制作。(资料图) 史静静 摄甘肃非遗资源丰富,有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肃省政府共公布四批累计49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甘肃各市(州)县文旅部门、艺术科技院所、乡村振兴机构、旅游机构等文化企事业单位对于非遗本科专业人才都有需求。
如今,甘肃非遗保护多推行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式,然而多数非遗从业者不具备坚实艺术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理论基础等,缺乏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评估、转化开发能力。
图为“非遗”产品展示。(资料图) 魏建军 摄非遗的科学保护是非遗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恰是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目前甘肃从事非遗保护的一线工作人员部分不具备系统的专业学科基础,加之非遗的传播展示、传承人研培以及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数字化保护等,都需要非遗专业人才“护航”。
据了解,相较于非遗传承人,非遗专业毕业生还将担任非遗事务的管理者、研究者、记录者、传播者的角色,进行非遗资源的挖掘评估、整理记录、开发转化、展出传播等工作,是非遗事业发展的科学推进者,是在公共文化事业的多个工作岗位上具备非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工作者。
事实上,甘肃非遗教育在多年前即走进职业院校的大门。2018年1月,由甘肃省商务厅、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兰州金味德牛肉拉面产业集团等6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商学院,将兰州牛肉拉面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正式纳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序列。
据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甘肃金味德拉面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梁顺俭介绍,去年入围国家非遗项目的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由于多年来“不外传”的承袭模式,曾经一度很难找到一个懂全套技术、管理的师傅,兰州牛肉面也面临缺乏专业人才助其品牌和技艺向外扩张的窘境。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财经商贸学院院长张武介绍说,牛肉面专业建设有利于建立其国际化职业培训标准体系,包括统一标识、教学标准、实训基地、师资团队、教学模式等,培养牛肉面行业有技能、懂经营的人才,推动其进入国际品牌连锁发展新阶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在高校设置非遗专业,无疑将会促使非遗保护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从而促使非遗走进更多年轻人的心中,真正“火起来”。(完)
【编辑:苏亦瑜】-
走近《读者》:从故土出发,情怀沁润在字里行间
2022-03-29 -
走近《读者》:“飞天社”辗转出版发行“阵地”
2022-03-27 -
走近《读者》:昔日UFO“版主”打磨“网红农书” 塑“农业科技明白纸”
2022-03-27 -
兰州女子太平鼓队30载创新传承:柔中带刚呈“人鼓合一”
2022-03-03 -
西北民谣频“出圈”,流量密码里有“根”“魂”“韵”
2022-03-02 -
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为何大半年“闭关修养”?
2022-02-23 -
平均年龄70岁兰州鼓子“说唱队”:台下练曲百遍 盼年轻人加入
2022-02-22 -
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2022-02-22 -
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2022-02-21 -
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2022-02-21 -
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2022-02-21 -
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2022-02-21 -
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2022-02-20 -
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2022-02-19 -
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