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解散”《云南映象》团队,期待“重装”归来
杨丽萍“解散”团队,期待“重装”归来
4月29日“世界舞蹈日”,朋友圈意外被两则“解散”的消息刷屏。一则来自现代舞团“陶身体”,存在14年的舞团无力承担团员工资等运营成本,不得不解散。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讲述自己从艺50年的舞蹈历程的视频中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暂时解散。
跟舞台说再见的悲情元素,刺痛了观众与优美艺术共情的神经。“陶身体”曾在四十多个国家巡演,作品“数位系列”曾受邀在古罗马角斗场遗址、巴黎时装周秀场、艺术科学博物馆等不同空间跨界演出,为世界观众带去中国现代舞的独特风貌。
回顾从艺50年,年过六旬的杨丽萍谈及从2003年首演遇到“非典”到19年过去,历经7000多场演出之后,《云南映象》团队再次解散,忍不住哽咽出声,“没有了舞台,两年多吧,我们一直在坚守,不想放弃,但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可以想见,疫情下游客人数的减少,曾经现象级的《云南印象》也无法支撑常规演出。
4月2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众号发布《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为335.85亿元,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比降低41.31%。今年一季度,全国演出场次较2021年同期降低25%以上,票房收入降低35%以上。
艺术团体也展开各种拓展创收,比如建立线上艺术培训,艺术家们已经熟练掌握线上直播和授课的门道,云端教大家学音乐、学乐器。换一种方式相遇,艺术团体把演出以直播的形式与观众交流,更多的还是希望保持跟观众交流的渠道。但目前来看,线上盈利模式还不够成熟,对于没有国家艺术基金、演出收入和赞助支持的团体来说,直播也增加了成本。
对艺术家来说,在离开剧场的日子里,他们和热爱舞蹈的人们一起,化身“大地的舞者”。如同“世界舞蹈日”无锡市歌舞剧院推出的公益视频中所说,“在自己的世界里起舞,不论什么舞,不论在哪里,只要心中有舞台,哪里都有舞动的光。” 在《云南映象》创作札记里,杨丽萍这样写道: “只要音乐响起来,我就在自我的一个心理场里边,我的手臂会无限地延伸……”
据《2021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疫情之下文化消费趋于谨慎,文化创意、科技融合、行业信心支撑文化消费场景和业态创新。未来,文化消费的线上与线下场景融合会更加紧密,消费与生产的互动和共创将持续活跃。艺术消费瞄准大众心理,比如从综艺到线下演出,就在家门口的户外音乐会以多元音乐形式,回归自然的方式,受到大众的欢迎。520演出搭配晚餐等套餐,艺术更加接地气,满足当下人们的多元需求。
在暂别剧场的日子里,艺术家也为延伸舞台,找到更多艺术可能性作出努力。杨丽萍不仅回归抖音,开启首场直播,近日还上线了生肖系列舞蹈艺术片《虎啸图》,也是基于2021年春节期间生肖影像舞蹈《春牛图》网络播出获得了超4亿次的点播。表演艺术家陈澄不仅与网友生活化互动,演绎淮剧名段,还嫁接二次元神曲《神女劈观》、翻唱《探清水河》等,探索直播时代传统戏曲的全新打开方式。
时代在变化,反映生活的舞蹈艺术不可能一成不变。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解散也可能意味着重组,以更为适应当下的方式归来。当下,之前疫情催生的“云端见”,依托传统文化内核,结合直播等科技支持,已经升级迭代出多姿多彩的展现形式和丰富的审美体验。期待“大地的舞者”们,历经低谷而迈向更广阔的表演空间,再次站到舞台中央,总有一束光为他们而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辑:房家梁】
-
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05-02 -
全球青年多维对话举办世界舞蹈日特别活动
2022-04-30 -
多国数字艺术作品贵州展出 考古与数字跨界碰撞
2022-04-30 -
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表演艺术专项基金援沪逾16吨物资
2022-04-28 -
“山河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油画中的中国风格和中国面貌
2022-04-25 -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用好直播打赏等利于戏曲传播的工具
2022-04-23 -
北京演艺集团五月演出季将启 舞剧《五星出东方》今夏“重回”京城
2022-04-22 -
后疫情时代的思考 舞蹈家侯莹新作《消失》将演
2022-04-21 -
国风舞剧助推百年戏院创新 北京吉祥大戏院舞蹈演出季启幕
2022-04-21 -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推进优质戏曲资源在直播平台获得应有经济效益
2022-04-20 -
京城百年戏楼重张 会馆活化打造新戏入口、惠民文化空间
2022-04-20 -
艺术想象力带动技术创造力
2022-04-14 -
第十二届芭蕾创意工作坊献上10部新锐力作
2022-04-14 -
传统戏曲,展现时代魅力
2022-04-11 -
中芭“芭蕾创意工作坊”将上演 带来一轮回的初心坚守
20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