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给万物写信
给万物写信
【书香一品】
读钱红丽的散文集《以爱之名》,“沉醉不知归路”。遇到一本喜欢的书,就像邂逅生命中的一位知己,彼此可以凭借文字,畅谈关于人生、关于自然、关于爱与美的诸多话题。
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以爱之名给喜欢的事物写信。她写秋风,写流云,写童年,写乡野,写喜欢的书与作者,也写心爱的美食与故乡的味道。读这一封封真诚而美好的书信,原本疲惫浮躁的心,像被清澈的泉水洗涤过,变得安宁、沉静。
开篇之作《以爱之名》,就让我深有共鸣。她写儿子小学时默默喜欢班上的一个女生,孩子对妈妈说:“我默默喜欢她就行了。”身为母亲的作者写道:“我们一样的敏感,自尊,仿佛活着就是专门用来实践朝着无以言的境地一直走,一直走……直至互相不见。”字里行间,读到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深的怜惜,也是两颗同样自尊、敏感的心灵的辉映。读她致李商隐与柳宗元的信:“活在世间,寂寞的、孤独的、悲哀的、冰冷的、喜悦的,不过都是知音难求吧”;“子厚兄,人生一场,何尝不是万里投荒?”她隔着遥远的时空,与古人对话,那份懂得让人感慨唏嘘。
她热爱唐诗,喜欢古典音乐,善于以独特的眼光鉴赏书画。所有的艺术形式之间原本就是相通的,无论是文字、音乐还是绘画,都是为了向人们传递美的讯息,展现灵魂深处的悸动。失眠的她在异乡的夜晚听到风声,感觉到的是“风吹宣纸,风吹册页,风吹织锦,风吹山林,风吹草地,风吹水面”,联想到的是大提琴的低音哀鸣与柴可夫斯基的交响。在山中偶住,看到凌晨的云,她想到的是左思的《三都赋》:“中天的云彩把《三都赋》终于写好,蓝底白字,非常规则醒目;东面的云适时盖好印章递过来,两者合而为一,配合默契。”
读她写童年经历的文字,才知道她未能继续读高中,但她凭借自学读了很多书,写下了许多美好的文字。看她回忆往事时写道:“每一个黄昏,在华侨皮鞋厂下班以后,家里小阁楼实在闷热,搬一只椅子,搁在楼下湿荫荫的地上,看书……”她语气平静,却让人动容。
在“自童年来”一辑里,钱红丽娓娓道来,菱角菜、南瓜、茄子、小鸡、棉花、高粱,以及放养的小牛、外婆磨的糯米粉、母亲做的瓠子面汤,一桩桩、一件件,读起来都是那么亲切、家常,充满田园的自然清新与尘世烟火的温暖气息。正如她所说的:“童年是值得致敬的,童年是许多艺术灵感的源头。”她在阅尽风霜之后,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纯粹、澄澈的赤子之心,一定是得益于童年生活的滋养,得益于生养她的那片皖南山水。
这份赤子之心,也让她始终对一切美的事物怀抱虔诚。读她的“四季良辰”,她对每一种植物、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季节都是那么敏感、热爱。合欢、蜀葵、芒花、麦子、田野、秋风……自然界的一切,在她眼中皆美皆有情。她写秋天的文字尤其多:“秋天是克制的,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历经得多了,一颗心难免荒凉苍老。”她的气质也与清秋的气息相吻合,一样的清冷,一样的深沉。
文字是钱红丽的精神食粮,但她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生活中的她一边读书写字,一边买菜下厨,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穿梭。在“小食谭记”一辑里,她说起萝卜、羊肉、老鸭、豆角……一样样如数家珍,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看得人口舌生津、唇齿留香。不擅烹饪的我不由得叹服,原来治馔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可以让日子过得活色生香、滋味绵长。
“生命的不同阶段,总是试图写信”,她说自己对着虚空写,而“倾诉,正是另一种获得”。合上书页,我在心底说,这样美好的信,不是写给虚空,而是写给世间有情的万物,写给爱与美,写给岁月与生命。很幸运,在这个美丽的初夏,我读到了她的信。
(作者:王 娟) 【编辑:刘越】
-
莫让新型阅读变“无效阅读”
2022-04-24 -
“唯唯诺诺”原是古人应答的声音
2022-04-18 -
没有一个春天是相同的
2022-04-08 -
拿了40多年油漆刷的油漆工 如今拿起毛笔学国画带弟子
2022-04-06 -
短评:林黛玉“被发疯”会毁文学经典吗?
2022-04-03 -
举万物之形 书大道之至
2022-04-02 -
为城市写一本文化传奇
2022-03-31 -
电影片名几字合适?字数背后“没那么简单”
2022-03-31 -
有时代温度和人间烟火的上海生活画卷
2022-03-29 -
织绣组:故宫文物医院中唯一的“女子组”
2022-03-20 -
它不是花束,是爱情的三针疫苗
2022-03-18 -
如何让脚下历史深入少年心?导演贾樟柯建议“体验式学历史”
2022-03-01 -
感动无数人的生命之书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再版
2022-02-26 -
莫让“知识快餐”冲淡了思考
2022-02-23 -
【地评线】漫评:读懂“一墩难求”背后的文化自信
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