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生命”揭秘者:细微处“破译”千万年前生物“密码”
中新网兰州6月4日电 (艾庆龙)在甘肃临夏州和政县有一座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化石记录了从3000万年前到100多万年前古动物演变过程,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有一群古生物化石修复者,长年累月用“妙手回春之术”,让历史被看见。
近日,记者来到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古生物化石修复师张录和同事们清理化石上的岩石,伴着刺耳的“呲呲”声,岩石碎屑不断脱落,化石的轮廓慢慢清晰可见。
张录向记者用“顺藤摸瓜”来形容修复过程说,修复化石,不是从地里挖出来,骨架装上去那般简单,首先要了解化石埋藏地层的位置,还要熟悉纹路特征,不能随意发挥进行切割。
图为5月底,参观者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拍照留念。高展 摄在大众眼中,从野外挖回的化石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包,但在古生物化石修复师眼中,一块碎片都可能携带着千万年前生物“密码”。
张录从事古生物化石修复工作已有19年之久,修复过各类化石,在他看来,每块化石所在的岩石层位以及硬度有所差异,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力度要把握好,对于破碎的、有缺陷的化石,需要拼接比对复原。
在修复工作台上,除摆放着化石土块、雕刻笔、刷子等修复工具外,还有锯条的身影。对此,同为古生物化石修复师的张有辉解释称,修复化石时,会像石匠一样,用手锤锤掉围岩,但在清理深处岩石时,自制工具便可轻松解决化石曲线上的沙石。
图为5月底,古生物化石修复师对化石进行清理。高展 摄在古生物化石修复师群体中,为何鲜有女性?对此,张录以馆藏临夏巨犀头骨化石举例说,该化石抵达博物馆时,加上围岩重达六七百斤,需要5名男修复师合力抬往修复室,经过1年时间,才完成修复。因此,古生物化石修复还是一个体力活。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曾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人类演化的规律跟其他动物非常类似,研究古生物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有借鉴意义。(完)
【编辑:王昊】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中国古生物学家发现距今约5.04亿年的临沂动物群
2022-04-16 -
中国研究团队在广西首次发现约2.5亿年前大型鱼龙化石
2022-04-14 -
民间传说引出一座“中国龙城”
2022-04-07 -
600万年前的猫头鹰不上夜班 它们白天活动
2022-03-30 -
“中国龙城”诸城发现罕见早白垩世恐龙遗迹化石
2022-03-28 -
现代原始等级裂腹鱼类 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
2022-03-17 -
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2-03-10 -
重庆发现全新鱼化石类型 填补“哑地层”古生物化石空白
2022-03-04 -
近90件珍稀大熊猫化石亮相北京
2022-01-22 -
近90件珍稀大熊猫化石亮相北京
2022-01-21 -
近90件珍稀大熊猫化石亮相北京
2022-01-21 -
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地区发现侏罗纪时期花蕾
2022-01-14 -
《自然》论文:东非最古老智人奥莫I距今约23.3万年
2022-01-13 -
走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探寻“北京人”的足迹
2021-12-21 -
河北邯郸发现奥陶纪“角石古生物化石群体”
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