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绣非遗出国门 青藏高原走出脱贫“花木兰”
中新社西宁6月4日电 题:青绣非遗出国门 青藏高原走出脱贫“花木兰”
作者 李隽 祝美甲
端午佳节,在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海东市,土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妇女依然忙着手中的针线活。
如今,这丝丝彩线、款款图样,已不是曾经的生活用品,而是高原民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丝线”。
近日,2022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的获奖者名单揭晓。来自阿里公益重点帮扶地区、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青绣绣娘——苏晓莉荣获大赛“木兰奖”,成为获得该奖的三个中国代表之一。
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是由中国领导人在2020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发起的倡议,获得了其他各国领导人的支持。
“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在国际上也广为人知,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用自己独有的方式重新诠释勇敢、坚强、大义、聪慧的木兰精神。”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此前表示。
这位带着青绣走出国门的绣娘苏晓莉是青海海东市平安高原青绣产业运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小时候,家里姐妹多,衣服都是小的捡大的穿过的,很多补丁。成年后,总想干点啥为家乡做些贡献。”
1999年,苏晓莉在青海海东做服装生意。2012年,一次偶然出差机会,苏晓莉来到西宁,看到游客围着当地小店购买土族盘绣,她想:“妇女绣花都是打发时间,绣品也多是自己和家人使用,不用来卖钱,为啥要守着好手艺吃穷饭呢?”
其后3个多月,苏晓莉到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海东市互助县的100多个村子几千家农户调研,成立了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用青绣非遗手工业带动边远地区女性劳动就业的道路。
当时,互助县经济落后。刚刚从大山里出来的东国兰,是互助的异乡客,长年没有生计。走乡串巷时,苏晓莉好心给了她几百块钱。“第一次见过那么多钱。”东国兰把钱贴在脸上,一瞬间,眼泪哗哗流下。
这样的画面刺痛了苏晓莉。从2012年到2019年,她吸纳带动千余名互助绣娘靠手艺吃饭。同时在当地政府和外交部门的帮助下,这些刺绣品逐渐走出青海,走到了俄罗斯国际展厅。而一些绣娘的年收入由曾经的500元(人民币,下同)突破至3万元。
2019年,苏晓莉也获得“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杰出人物”“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等殊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苏晓莉和绣娘们织起的这张网受到疫情的影响,遭遇了线下渠道停滞、运输通道中断、刺绣商品滞销等困境。
在得知阿里巴巴实施面向乡村振兴的“热土计划”后,苏晓莉积极沟通,在阿里公益的帮助下开始探索数字优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路径。2021年,阿里公益派出乡村特派员莫当科来到青海海东,加入了推动当地青绣产业和文化传播的阵营。
苏晓莉将青绣的战场由线下转入线上,通过阿里公益流量资源扶持,青绣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和销路。在当地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扶持下,“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在海东落成。
当地形成了初具规模、多方联动的青绣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并已累计带动青绣工坊40家,入驻青绣企业140家、青绣传承人301人,年产值达到1.25亿元,辐射带动10余万村民就业增收。
作为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推广青绣文化也一直是苏晓莉的心愿:“通过让非遗传承人在全网推荐我们当地美景、美食和风土人情,积极推广青绣。”(完) 【编辑:王昊】
-
青海: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
2022-06-01 -
青海:生态摄影作品再次登上国际摄影舞台
2022-05-22 -
青海摄影师包揽国际大赛金银铜奖
2022-04-27 -
青海生态摄影作品再次获得国际赛事金奖
2022-03-31 -
青海“八瓣莲花”工艺品亮相南京栖霞 展示非遗魅力
2022-03-09 -
青海土乡梆梆舞传承从家族传承到开放教学
2022-02-23 -
青海土乡梆梆舞传承从家族传承到开放教学
2022-02-23 -
专家:发挥青海多元文化优势,加强世界文明互鉴
2022-01-11 -
国戏首次招收国家级非遗青海平弦戏学生
2022-01-11 -
国戏首次招收国家级非遗青海平弦戏学生
2022-01-11 -
专家:发挥青海多元文化优势,加强世界文明互鉴
2022-01-11 -
青海班玛设立“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2022-01-08 -
青海班玛设立“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2022-01-08 -
青海摄影师作品再次走向世界舞台
2022-01-07 -
青海摄影师作品再次走向世界舞台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