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82家图书馆首次联动展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10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展,这是国家图书馆首次以业界联动形式举办非遗主题活动,邀请全国182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联合主办本次展览展映。
活动现场 国家图书馆供图展览通过“认识非遗”“为什么记录”“工作回顾”“优秀成果展示”和“展望”等章节,系统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工作历程和优秀成果,让公众全面了解此项工作的内容及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于2013年试点,2015年全面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以下简称“抢救性记录”)。截至2021年,中央财政已对全国约160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国家级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记录的财政支持,约占国家级传承人总数(3068名)的52.2%。
活动现场 国家图书馆供图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培训授课专家刘魁立指出,非遗的载体是“人”。在对传承人的记录中,传承人的核心不在于记录自身的生平,而在于其自身的记忆、智慧和所掌握的非遗技能。没有人就没有非遗,非遗价值都体现在传承人本身,对他们智慧和技能的记录就是非常好的非遗保护和进一步传播传承的重要手段,这才是核心的核心、根本的根本。
国家图书馆还于10日在其官网的非遗传承人记录成果线上展示专区(ich.nlc.cn),发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纪录片。
此次展映的115部纪录片,均为2015年以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验收完成的8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项目优秀成果,涉及题材和主体对象丰富多样、拍摄创意和技术手段新颖特别,其中20部为首次发布。在验收过程中,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作品除具有较高的文献及研究价值外,也兼具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展映以“故事故人”“乐舞多情”“匠心致美”“天人和合”四大单元15个主题,通过传承人项目实践、传承教学和口述历史等内容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人生经历与技艺水平,呈现了非遗之美和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活动也将在线上与读者见面。四场主题讲座将邀请来自北京、辽宁、云南、西藏的非遗学者和一线工作者担任主讲人,立足新近研究成果和各地工作的生动实践,讲述非遗项目与其根植之地的文化共生关系,用鲜活实例展示如何弘扬和“盘活”传统文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探讨非遗在新时代传承的新思路。
据悉,活动期间,全国106家图书馆同步举办线下展览,72家图书馆将组织开展线下放映,旨在通过本次活动,鼓励公众走进身边的图书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略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完)
【编辑:卞立群】-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专题数据库正式上线
2022-06-11 -
重庆新增240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22-06-08 -
海南省非遗美术作品展开展 展出106幅作品
2022-06-07 -
与古籍“交友”的修复师:“对话”历史 “挽留”光阴
2022-06-06 -
广东新增广府饮茶习俗等4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022-05-21 -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营造书香社会 助力文化强国
2022-05-11 -
江西德兴一处工地挖出400多年前的明代守节碑
2022-05-11 -
《许渊冲百岁自述》等19种图书荣膺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
2022-04-24 -
中芭十二年:创新探索艺术边界
2022-04-20 -
国图开启“致敬经典”系列活动 新中国第一代女播音员葛兰开讲
2022-04-18 -
“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十年建成东京审判等特色资源库
2022-04-16 -
古籍保护这十年: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2022-04-13 -
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发布 坚决抵制偷逃税、涉“黄赌毒”等行为
2022-03-30 -
三星堆遗址下一步发掘工作仍将以祭祀区遗迹为重点
2022-03-29 -
“都说了玩5分钟就做,别每半小时就催我一次!”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