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 >

吉林推动青年接替老手艺人传承非遗项目 发展前景看好

时间:2021-06-17 01:44: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吉林6月12日电 (记者 石洪宇)12日,37岁的代悦在布料上穿针走线,刺绣的图案与流行元素截然不同,颇具传统韵味。作为满族刺绣传承人的“徒弟”,她的“师弟”们还都不到32岁。

当天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创作精品展览上了解到,当地不断有年轻人“接棒”老手艺人,让曾经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摆脱生存危机。部分非遗项目经过发展传承还“漂洋出海”,受到外国友人的青睐。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各类非遗项目近350个。

当次展览共展出陈氏花钱雕刻、苏氏刻字技艺、赵氏烫画、路氏木雕、乌拉梁木匠根雕、满族传统刺绣工艺、满族荷包(旗袍佩饰)、吉林西山捏雕、皮饰工艺、华氏布贴画、满族撕纸、满文书法、啜氏布艺及民间剪纸等26项非遗项目。

代悦说,她28岁开始接触满族刺绣,当时这门古老的技艺在当地有失传的危险。“掌握这门技术的老人越来越少,制作的商品在市场上也没有了竞争力。”

在吉林市官方号召年轻人关注非遗项目后,身为设计师的代悦便肩负起传承的职责。

熟练掌握这门技艺并了解其历史渊源后,代悦和老师曾赴俄罗斯参加展会。“满族刺绣主要用于制作旗袍的配饰,我们经过一些改良,可以搭配在现代服饰上。”外国客人对这门技艺赞不绝口。

此后,这门传统手艺便通过各类国内外展会打开市场。最近,代悦所在的工作室还开发了满族刺绣防疫物品——在口罩上刺上图案。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非遗处工作人员王东杰介绍,当地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已告别10年前“抢救性”保护阶段,进入“有序良性发展”时期,实现了传承人“新老”交替,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据介绍,当地部分高校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课程和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相关工作。目前,当地木匠、刺绣、表演等非遗门类,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完) 【编辑:周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