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白垩纪晚期伤齿龙科恐龙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
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原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合作,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巴音满都乎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晚白垩世(约8300万-7000万年前)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小型伤齿龙科恐龙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内蒙古蝶猎龙”。
由中科院古脊椎所裴睿、赵祺、徐星与合作单位科研人员等共同完成的这项恐龙重要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线上发表。
“内蒙古蝶猎龙”蝴蝶形的系统发育位置。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科研团队介绍说,伤齿龙科恐龙是一类中小体型的兽脚类恐龙,和鸟类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与鸟翼类、驰龙类恐龙共同构成近鸟类恐龙,因此,伤齿龙科恐龙的研究对理解非鸟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重要意义。
伤齿龙科恐龙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的发现表明,晚白垩世东北亚陆地生物群的多样性程度比之前认为的更高且更复杂,对理解近鸟类恐龙的演化模式以及东北亚晚白垩世的古生态和古环境历史意义重大。
“内蒙古蝶猎龙”化石正型标本包括一个基本完整的头骨和部分半关联的头后骨骼,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2016-2017年在巴音满都乎晚白垩世坎帕阶的乌兰苏海组地层开展调查时所采集。经研究对比,发现其形态学特征尤其是头骨和椎体的形态区别于其他已知的伤齿龙科成员,代表一个较进步的小体型短吻伤齿龙新类群。由于其前部背椎神经棘向侧前方膨大,从背侧看去呈现特有的蝴蝶状,故命名为“内蒙古蝶猎龙”。
科研团队表示,“内蒙古蝶猎龙”是戈壁盆地坎帕阶命名的第七种伤齿龙,也是第二种被命名的晚白垩世短吻伤齿龙类。骨组织学研究表明,“内蒙古蝶猎龙”正型标本生长速率已经开始降低,说明该个体死亡时处于亚成年阶段。
“内蒙古蝶猎龙”蝴蝶形的背椎。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基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发现所有的晚白垩世伤齿龙在伤齿龙科中构成一个较进步的单系类群,“内蒙古蝶猎龙”位于这个单系类群靠近基部的位置,仅比报道于蒙古国晚白垩世的“阿尔马斯龙”要晚分异一些,两者是已知晚白垩世伤齿龙科恐龙中仅有的短吻型代表,其头骨特征兼具更早期分异的早白垩世伤齿龙的基本轮廓和其他晚白垩世伤齿龙的细节骨骼特征。
对比研究还发现,戈壁盆地晚白垩世坎帕阶的伤齿龙在头部和前肢形态上有较大分异,表明这个时期有限地理区域内的伤齿龙在取食策略上可能已展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完)
【编辑:王诗尧】-
四川发现马门溪龙动物群集中埋藏地 化石富集区域超1平方米
2021-10-30 -
四川隆昌:发现距今约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
2021-10-26 -
研究人员发现云南最大兽脚类恐龙足迹点
2021-10-07 -
重返侏罗纪 | 探访那些生活在2亿年前的史前动物
2021-10-04 -
恐龙的“烦恼”你了解多少?恐龙也会得颈椎病
2021-10-04 -
原创话剧《战士与战马》首演 再现内蒙古骑兵浴血传奇
2021-09-28 -
川渝首个古生物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揭牌
2021-08-19 -
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
2021-08-14 -
内蒙古考古首次发现史前时期“空调房”
2021-07-27 -
恐龙是这样“修”出来的
2021-07-04 -
四川富顺发现中国最小恐龙足迹 最小长仅10.2毫米
2021-06-26 -
“恐龙之乡”云南禄丰现完整度超70%恐龙化石 已发掘完毕
2021-06-23 -
广西东兴发现侏罗纪晚期恐龙化石
2021-06-18 -
化石研究确认澳大利亚全新恐龙品种
2021-06-17